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留學生開茶餐廳 月入40萬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盧麗玉/專題報導)三位台灣到澳洲的留學生,由於從小對飲茶就十分著迷,在學成各自回台灣之後,決定一圓夢想,開設茶餐廳,創造屬於自己的原生餐廳,從餐點設計到店內空間設計,全部都是自己來,成功打造出揉合古今的茶餐廳,更在開店的第一個月就已達到收支平衡。

在開店之前,為了尋找茶餐廳的客層,三個合夥人之一的林鍵帝,實地去探訪台北的茶餐廳,在12家茶餐廳中,他就去了八家,每次在店外站個二至三個小時,以了解進出茶餐廳的客人。實地查訪中,他觀察到茶餐廳的主要客層,以20歲到35歲的上班族群居多,因此決定了主要顧客群。

接著又走訪了幾個商圈之後,林鍵帝最後決定落腳在中山北路與南京西路商圈,考量重點除了該商圈內沒有同類型餐廳,更看好新光三越與衣蝶二家百貨公司的往來人潮,極為符合茶餐廳的客層。

為了做出不一樣的茶餐廳,林鍵帝與二個合夥人一同討論開店細節,從餐廳定位到員工訓練,全部都是三個老闆一起討論創造出來的原生餐廳。林鍵帝說,傳統的茶餐廳給人髒亂、擁擠、嘈雜感,但他們的茶餐廳特別與傳統茶餐廳有所區隔,空間設計有很大的突破。選擇在該商圈,最主要考量就是店面空間,因為店面太小則不夠大器,店面太大又不好管理,為了兼顧成本和店面規模,在這個商圈承租二層樓的面積,運用起來很適合又恰當,也改變一般人對傳統茶餐廳的不好印象。

空間設計上也跳脫一般茶餐廳的設計,股東之一鄭永釗,選擇把會產生油煙的煎煮空間移到廚房內部,讓消費者在餐廳用餐不用忍受油煙;還有店內的裝飾和座椅,都是表現極有創意的地方,店內每張座椅的坐面布料都是老闆精心挑選,再請專業工人重新包過,每張椅子的花色都不一樣。另一股東林學楷說,這是讓客人每次來到九龍茶餐廳時,能保持新鮮感,感受餐廳的變化多端。

負責餐廳空間設計的林學楷,也不放過店內任何可展現創意與特色的地方,店內的吊燈花色、每個牆面色澤紋路,都是經過特意的挑選設計,二樓窗上貼著古代後宮遊走嬉戲的圖片,讓人有時空錯置之感,展現出揉合現代和傳統所創造出來的茶餐廳。

林學楷並且強調,傳統茶餐廳的餐點總是只有招牌菜好吃,他們茶餐廳極力擺脫這樣的缺點,不僅擷取其他茶餐廳的好餐點,更自行研發改良,只有在他們店裡才吃得到的特色餐點。例如招牌奶茶,就是從小愛喝奶茶的林學楷花了六個月時間才研發出的特有口味,奶味、茶味都重的絲襪凍奶茶,使用動物性淡奶的「黑白牛」摻和九種粉狀茶葉,以特調比例調出這獨家凍奶茶。

這家六年級生的原生餐廳,從去年7月開始籌設至今,開店二、三個月來,光是第一個月讓客人品嚐的首月品嚐優惠價,單月營收就有40萬元。林鍵帝說,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就是努力開拓不同客源,期能創造茶餐廳業績蒸蒸日上。

電腦化管理 有效控制成本

(記者盧麗玉/專題報導)「要改變傳統茶餐廳的嘈雜、髒亂印象,不僅是在空間上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特色,就連員工訓練也要十分用心。」林鍵帝說,使用PDA點菜,加速上菜速度,並且由員工反向地安撫客人盡情在這裡慢慢享受美食和用餐空間。

林鍵帝表示,為了讓上菜有效率,他們的茶餐廳全面採取電腦化作業,員工都要學會用PDA點菜,在點菜的同時,廚房作業也能夠順利進行,擺脫以往人工點菜後,再送到廚房製作餐點的缺點,也縮短客人等餐的時間。林鍵帝說,引用電腦化的管理,不僅可增加上菜效率,最重要的是,可將每日、每月的銷售餐點完全數據化,這些數據就可做為進貨量和貨物儲存量的參考基礎,達到有效管理食材數量,並且了解客人較喜愛哪些餐點,以及每個不同時段的客流量多寡等。

至於餐點的賣相和口感,關係到經營的成敗,針對香港的餐點口味又重又鹹,與台灣的飲食不同,因此,他們在餐飲口味改良上,特別因地制宜,將餐點全部改良到符合台灣人的飲食習慣與口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