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申樹:尼泊爾民主運動的啟示

(愛爾蘭)郁申樹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6月3日訊】政治學的「雞和蛋」難題在中共黑暗統治下的中國大陸,人民爭取民主的道路,從一九七六年的天安門運動算起,至今也有三十年了,然而,在中國大地上,仍然沒有閃現民主曙光。儘管危機四伏的中共政權難保某日失控甚至崩潰,但是,由於缺乏成熟的反對力量,即使那一天到來,也不意味中國就此順利實現民主化。

六四慘敗以來,渴望民主又感到無望的中國人,時而痛斥「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人民」;時而抱怨「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而南韓和台灣先後民主化,又使這兩句話成了政治學上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

然而,上個月尼泊爾人民民主運動的勝利告訴我們,至少在民主運動的關鍵時刻,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最後產生什麼樣的制度和政府。

尼泊爾民主運動的肇因

是次尼泊爾人民民主運動的肇因可以追溯到一九九○年。當時尼泊爾全國爆發大規模的「人民運動」,人民向國王比蘭德拉爭取民主。在西方壓力下,比蘭德拉被迫接受民眾的要求,改君主立憲制為君主立憲的多黨議會制,由此開啟了尼泊爾政黨政治。在政黨林立的過程中,尼泊爾共產黨的幾個組織合併成「聯合馬列」,竟然在一九九四年的大選中獲勝組閣,首開在國王手下執政的世界先例。但好景不長,因一系列社會改革措施難以奏功,不到一年就喪失了執政地位。

尼共(聯合馬列)中的激進派以此為契機,批判尼共領導人走議會道路是「右傾機會主義」,認為在國王掌權的體制下改良必敗,並於一九九五年從尼共(聯合馬列)分裂出去,組建了尼共(毛派)。毛派仿效毛澤東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農村建立武裝割據的根據地,發動農民進行土地改革,幾年間擴大到半數以上的農村。

二○○一年比蘭德拉在王室血案中猝死,賈南德拉繼承哥哥的王位,他推翻比蘭德拉推行的君主立憲制,頒佈「反恐怖分裂法令」,將「毛派」定性為「恐怖組織」予以鎮壓。「毛派」針鋒相對地在西部成立人民革命聯合政府,尼泊爾由此進入兩個政府並存的狀態,使內戰進一步加劇。同時,賈南德拉以對付「毛派」反政府武裝為由,不斷強化自己的個人獨裁,實行軍法統治,壓制黨派活動和異見分子。二○○二年五月乾脆解散議會,且藉故無限期推遲選舉。二○○五年二月又宣佈解散德烏帕首相領導的政府,由他親自組閣成立新的大臣會議(內閣),並宣佈在全國實施緊急狀態,並派兵包圍德烏帕和其他政府要員的官邸。賈南德拉的軍事獨裁加速了尼泊爾的內亂,成了尼泊爾完善民主及平息叛亂的最大障礙。

尼泊爾反獨裁爭民主的革命

二○○五年五月,尼泊爾主要政黨成立七黨聯盟,公開反對國王賈南德拉。十二月一名士兵在首都加德滿都開槍打死十一個平民,引發加德滿都萬人示威大遊行及罷工,揭開了二○○六年尼泊爾人民反獨裁爭民主的革命。

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七黨聯盟發動遊行示威,要求國王恢復民主還政於民。四月六日,尼泊爾開始了全國總罷工,國王宣佈首都加德滿都白天戒嚴十一小時,安全人員可以對違規者格殺勿論。當天,安全部隊就打死一名抗議國王的示威者。四月十二日,約一百名記者聚集在加德滿都,抗議政府打壓言論自由。四月二十日,數以萬計民眾不顧政府的戒嚴措施,繼續在首都加德滿都示威遊行。四月二十一日,賈南德拉做出讓步,宣佈解散由他領導的大臣會議(內閣),根據尼泊爾憲法還政於民,要求七黨聯盟盡速推舉新首相。

次日,七黨聯盟領導人拒絕國王的建議,並重申除非恢復議會重新制憲,不然將組織更大規模的抗議。當天,二十多萬示威者不顧戒嚴冒雨向王宮挺進。四月二十四日,示威活動進入第十八天的首都處於癱瘓狀態,七黨聯盟宣稱將發起一場二百萬人參加的大遊行,並在兩天內將國王趕下台。在反對派的巨大壓力下,窮途末路的賈南德拉宣佈,同意恢復國會及民主制度,並向在反政府示威中犧牲的十四名死者表示哀悼。

尼泊爾的人民民主運動勝利了,原定二十五日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改成慶祝集會。四月二十八日起國會重新開始運作,七黨聯盟推舉曾任總理的國大黨領袖柯伊拉臘為新總理,新政府將開啟包括反政府「毛派」武裝在內的各派對話。五月十八日國會一致通過決議,

剝奪國王包括軍權在內的權力,軍隊的控制權由首相領導的新政府負責,尼泊爾由此步入現代民主國家的進程。

從鄰人看尼泊爾人的素質

因為我的鄰居中有不少尼泊爾人,使我對尼泊爾的這次民主革命格外關注。尼泊爾國內人民在爭取民主鬥爭中的表現和我熟悉的尼泊爾鄰人互相驗證,使我清晰地看到國民的素質和民主化的關係。

我剛來都柏林一個住宅小區寄居,就注意到鄰居中有四、五戶尼泊爾人。他們可能是住在這個城市的全部尼泊爾人,因為不斷有尼泊爾人到這裡找房子,當然是先住下來的同胞介紹和代找的緣故,好像寧可貴一些他們也要團聚一起,漸漸的這裡形成一個小小的「尼泊爾人村落」。和印度人一樣,尼泊爾人也有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尼泊爾人村落」裡也有高、低不同種姓的區別,但那些高種姓的尼泊爾人深明大義,摒棄原有的階級意識和種姓偏見,和低種姓的同胞和睦相處。他們知道尼泊爾人在此地弱小無力,大家抱成團才能互相照應應付各種不虞。

由於同一城市的中國人有互相「避嫌」的「離心」傾向,尼泊爾鄰人團結協作的精神令人羡慕。有四個尼泊爾人在同一家印度飯店工作,他們每個人都有私車,但出於省油護車的節儉目的,他們四個人合用一輛車上班,每天一個人輪流開自己的車搭載另三位同事。他們竟然這樣合作了近十年。

去上班的男人們如此,那些留在家裡的尼泊爾家庭主婦也是如此。她們帶著各自的孩子一起散步,或者坐在大草坪上曬太陽聊天,看著小孩們一起戲耍,是我們小區一到晴天就出現的場景,也是一幅充滿人情十年不變的別致畫面,反映了他們之間的互相寬容妥協謙讓以及富有犧牲精神的良好素質。

尼泊爾這次民主運動的勝利靠的就是這種精神和素質。

七黨團結協作領導民主革命

領導民主運動的是七個黨派組成的聯盟,儘管他們政見不一,有左、中、右之分,但在反對國王專制獨裁上能夠達成一致。在運動的每個過程中,七黨總是通過協商作出決定,然後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沒有一個黨中途變卦節外生枝。同時,七黨聯盟還同「毛派」談判,雙方達成十二點共識,「毛派」承諾實行民主改革後停止武裝鬥爭。「毛派」的承諾尤其難能可貴,他們已經佔領尼泊爾的大部分農村,卻沒有(根本不懂)仿效祖師爺毛澤東當年利用蔣介石抗日壯大自己軍隊的行徑,在國王和政黨間爭鬥中漁利,乘機擴大自己的地盤,而是支持七黨聯盟的民主運動。

當然,尼泊爾全國人民在七黨聯盟的領導下,團結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民主革命勝利的保證。

尼泊爾民主革命成功的啟示尼泊爾雖然是中國的鄰國,但很少得到中國人的關注,中國人向來以窮富評判一個國家,對已經享有五十多年民主的印度尚且滿不在乎,更何況比印度還窮的小國尼泊爾,尼泊爾民主化了又怎麼樣?

然而,尼泊爾民主革命的成功,卻給中國以很大啟示。

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難以實現民主是因為教育水平太低。儘管二百年前的美國和三十年前的印度早已給出了否定的例子,這次尼泊爾的情況又添一個反證:尼泊爾目前仍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兒童沒有上學,初級教育的普及率遠低於中國,但尼泊爾照樣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六四民運失敗後,有人又認為,只要中國形成了中產階級,中國的民主化就能夠水到渠成。如今中國中產階級增加不少。與一九八九年相比,離民主化不是近了,而是更遠了。而農村人口佔百分之八十,人均GDP只有中國三分之一,還沒有形成中產階級的尼泊爾卻成功了。

從這次成功的民主運動中,可以看到尼泊爾人的素質。

首先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判斷力,無論是比蘭德拉還是賈南德拉,都是一七六九年統一尼泊爾的沙阿王朝的繼承者。尼泊爾人有著尊敬和愛戴國王的傳統,但是,當尼泊爾人民明白君主制阻礙了尼泊爾發展時,就毫不猶豫向國王爭取自己的民主權利。尤其是賈南德拉國王以存在「毛派」為藉口,倒行逆施搞專制獨裁時,在野黨和民眾「兩害相權取其輕」,認定解決國王的獨裁是關鍵,只要實現了民主,就可以通過議會政治,用和平的手段處理「毛派」問題。

其次,就是前面強調的團結協作精神。在這次民主革命中,尼泊爾七個政黨組成聯盟,制定民主運動的行動規劃及目標,統一組織遊行示威罷工罷市。當運動遭到警察的鎮壓出現困難時,他們共同商討相應的對策,運動取得進展時又一起籌劃下一步的行動。最令人感慨的是,四月二十一日晚,賈南德拉被迫作出退讓,宣佈解散由他領導的大臣會議(內閣),允許七黨聯盟推舉新的首相組建臨時政府,美歐等世界各國對國王的講話表示歡迎,但七黨聯盟領導人沒有「見好就收」,而是堅持國王必須滿足他們的要求——恢復議會重新制憲,因為選舉議會和首相是人民應有的權利,不是國王的恩賜。

勝利永遠屬於勇敢無畏的人民

尼泊爾人民的表現更值得大書特書,許多人從幾十里甚至幾百里遠的地方趕到首都加德滿都參加遊行,如果國王再不妥協,全國將舉行二百萬人的大遊行,幾乎佔了尼泊爾人口的十分之一。同時,由於近二十天的罷工罷市,食品短缺物價飛漲,老百姓沒有抱怨參加遊行的人,而是加倍對國王的不滿,激起更多的人加入反抗的隊伍。

面對國王的格殺勿論,他們愈挫愈勇,不顧近千人拘留、幾百人受傷、十幾人死亡,遊行示威的規模一次比一次大。尼泊爾人民還鏗鏘有力的說:「國王對人民來說是一個累贅,很多人為趕國王下台已經付出了生命,我們不會回頭。我們不怕國王的子彈,因為勝利就在眼前。」

勝利永遠屬於勇敢無畏的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尼泊爾七黨聯盟得到在印度的六百萬僑民的支持,我的尼泊爾鄰人也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聲援國內民主運動,所以這次是全世界尼泊爾人民的勝利。可歎的是,尼泊爾僑民支持國內民主運動時,中共黨魁胡錦濤正在訪問美國,歡迎胡錦濤的中國僑民是抗議者的幾倍,不少人不過是為了拿幾塊錢的津貼。對照尼泊爾人的精神和素質,這些為幾塊錢而出賣自己的中國人多麼醜陋卑瑣。

我為這種人感到羞愧。

轉自《爭鳴》2006年6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郁申樹:被浮華遮掩下的上海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