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縣古蹟鳳儀書院為台灣保存規模最大古書院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三日電﹞高雄縣三級古蹟鳳山市「鳳儀書院」,是目前台灣保存清代古書院中最大規模的一座,被三十多間違建佔據,縣府積極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爭取修護經費,希望能恢復原貌,讓民眾追思先民求學、考試的景象。

沿著鳳山市縣府警察局邊的單行巷道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建於清朝嘉慶五年的城隍廟,旁邊有座古門,門楣上的「登雲路」字跡已模糊不清,這是「鳳儀書院」的左門,進入後,右邊有廣場,蜿蜒的巷道兩旁盡是矮小、昏暗的違章建築,但仍可發現多處清朝光緒年間遺留下來的古建築雕飾。

「鳳儀書院」建於清代嘉慶十九年﹝一八一四年﹞,整體面積約四千八百平方公尺,當時的知縣吳性承為提振民風,徵詢地方仕紳後發動樂捐興建,他自己捐出兩百金,仕紳們踴躍捐輸,由候選訓導貢生張廷欽督建,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落成,有三十七間房舍,其中學舍、講堂二十多間,也有義倉、聖蹟庫、聖蹟亭等,規制完整;設有試桌,為學童求學、歲試的地方,並奉祀文昌、奎昌、倉聖神位。

書院在清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重修,日據時代成為鳳山郡役所﹝鳳山市公所前身﹞員工宿舍,台灣光復後由公務人員使用,也有民眾向教育部承租土地,居住民眾日趨複雜形同大雜院。住戶使用廳房、走道、空地搭建住屋式磚牆隔間,雜物充斥。書院木結構、磚石牆體、屋頂還是清朝原物,依稀可看到當年雕琢線條、刻工技巧。依李乾朗教授研究,鳳儀書院在清代台灣書院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除容納閩南與客家族群的學童就讀外,還因現存的木結構都屬原來的構件而彌足珍貴。整體格局分為書院及試院兩部分,書院現存照壁、頭門、講堂、廳室、左右學舍及相關的院埕與部分的殘牆,試院現存頭門、廊號及相關院埕,為台灣現存的清代古書院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縣府文化局表示,書院現址很零亂,許多房間被租佔者釘上天花板或廚櫃、隔板遮住,且增建物很多,增加考證困難,只有待未來租佔戶搬遷後才能看出書院毀損狀況,並請專家學者規劃修護。

經多年協調,租佔戶同意搬遷,現正協調補償費,租佔戶搬遷後,取得行政院文建會補助經費進行修護。

「鳳儀書院」位於鳳山市精華地區,未來修復後如何應用,縣府文化局表示,將配合地方需求規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