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水果銷中週年調查採訪(仿冒與區隔篇 )

魚目混珠 台商水果嚴重打擊台灣水果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台北三十日電)台灣去年水果產量銳減,廈門慶圓貿易有限公司執行長溫仁得想盡辦法,從高雄燕巢進了批蜜棗到深圳,還沒鋪貨卻發現,當地整條街都在賣海南島栽植的「燕巢蜜棗」,該怎麼辦?溫得仁只好憑著毅力親自叫賣,讓消費者試吃,硬是在一天半內把正宗貨全賣光。

「高雄燕巢正宗蜜棗,在中國售價一斤起碼人民幣一百八十元,同樣品種在海南島栽植的蜜棗,一斤價格僅正宗的三分之一,大概只有七十元」,假貨魚目混珠充斥市面,上海台灣水果批發商傅癸榮說,「台商水果」反成了零關稅優惠的最大獲利者。

偏偏冒牌蜜棗不僅品質難與正牌相提並論,一斤七、八十元人民幣,對當地一般消費大眾仍屬高價品,嚐鮮者買了偽冒貨抱怨不斷,北京春林農產總經理呂正佑說,台商水果砸了台灣水果的招牌。

外貿協會統計,台灣水果每年外銷量約百分之零點一,以日本、美國等地為銷售大宗,台南關廟鳳梨果農郭忠說,賣到中國的台灣水果量根本微乎其微,「跟我買鳳梨的解放軍高官逛百貨公司,看到攤商都在賣冒牌台灣鳳梨,當場氣得破口大罵,砸爛攤子。」

外貿協會發現,日本原為台灣荔枝最大宗的進口國,但來自中國的台商荔枝已經取代,台灣優勢不再。貿協農產品推廣組長陳濟堂擔憂,荔枝冷藏運輸途中,插入碳酚以保鮮除蟲的技術,對岸迄今還無法突破,若中方突破瓶頸,再過兩、三年,台灣連美國市場都守不住。

北京當局意識問題嚴重性,擔憂優惠政策未贏得台灣民心,反惹台灣人民反感,去年九月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召開記者會承諾,要嚴厲打擊產地水果假冒台灣水果。

但宣示歸宣示,上海吉谷商貿總經理林志鴻苦笑,畢竟這是自由買賣行為,規範很難有具體成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釗燮懷疑中國政府的決心,因嚴打仿冒更可能嚴重傷害當地農業發展。

仿冒抓不勝抓,為克服偽冒難題,彰化縣政府率先製作「彰化優鮮」商標,打在一箱一箱銷往中國的外包裝上,縣長卓伯源說,兩岸公權力單位既然無法合作打擊假貨,只好先以權宜之計保障彰農權益。

可是中國文盲多,難以辨別商標文字,台南縣玉井鄉農會總幹事黃澄清估算,商標設計再精美、用心,一旦被仿冒,權益照樣受損。

他以玉井地名為單位向對岸政府申請註冊,相信只要玉井能在中國打開如阿里山一般響亮的知名度,不論玉井盛產的芒果,或與其他縣市合作生產的蓮霧等水果,只要冠上玉井二字,在中國行銷就是獲利保證,不怕仿冒。

面對仿冒問題,紐西蘭經驗值得或許借鏡。紐西蘭品種的奇異果在人煙稀少的四川山區開花結果,但正宗紐西蘭奇異果行銷中國十多年,依舊價格高檔,市場反應歷久不衰,關鍵在於專責奇異果外銷的佳沛公司能有效區隔產地別,保障正宗品牌有口皆碑,偽冒品難混充。

政府指定外貿協會為專責水果銷中的聯繫窗口,但外貿協會秘書長趙永全坦承,如何開具雙方公權力單位都認可的產地證明還沒正式談過;呂政佑無奈地說,為降低虧損風險,經銷商只好少進台灣貨,但台灣農民因此權益受損,又有誰能體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