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糊全家 百萬家長博客釋壓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訊】(亞洲時報記者章雯雯6月6日撰文)因為高考,六月是黑色的,每年數百萬考生家庭因此承受極大心理壓力。一個名叫“高三家長博客圈”的博客群在過去兩個月裏迅速串紅,百萬家長考生上去交流備考經驗和資訊,同時施壓。專家呼籲,要改變“全民皆高考”之狀,高考制度改革大勢所趨。

《中國青年報》5月26日報導,去年線民“藍水怡”,一名高三考生母親,抱著“記錄自己和孩子一起迎接高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並把這些文字作為特殊的禮物送給孩子”的初衷,在中國門戶網站新浪開設了一個名為“兒在高三”的博客。孰不知今年3月,這個博客引起眾多考生家長的共鳴。新浪網教育頻道為此專門邀請“藍水怡”設立了“高三家長博客圈”,5月份由於博客圈點擊率突破百萬,之成為新浪人氣最旺、點擊率最客圈之一。

據介紹,“高三家長博客圈”上面不僅彙集了各位高考考生家長的博客鏈結,還設有諸如擇學校還是選專業,模擬考試後對孩子說什麼,高考衝刺期如何“管”孩子等熱點問題的討論專區,很多家長會把自己的觀點和感受發帖出來,正是因為可以博採眾長,不少家長來“偷師”,更有不少考生也來捧場。

每年6月7、8日舉行的全國高考就像一場中國現代“科舉考試”,牽動著數百萬個考生家庭每個人的每一根神經。有資料顯示,面對高考,感到“壓力較大或很大” 的考生有六成八,而高三家長卻超過八成。家長們的焦慮表現為:短期內體重下降;對孩子身體狀況過分擔憂;經常會下意識地提醒孩子不要有壓力;睡眠品質下降;工作品質有所下降;除了高考,對其他事情的關注度下降;疏于照顧家庭其他成員;常藉故對其他家庭成員發脾氣。有七成六的家長或多或少出現了考前焦慮的症狀。今年全國將有667萬名考生參加高考,換言之,有兩千萬人不同程度上被高考給考“糊”了,考“焦”了。

高考考前不但考生家庭“全家皆考”,甚至社會各行都在關注高考。各大網站紛紛打出“關注高考,服務考生”的口號圍繞高考大作文章,一些保健食品廠家大勢宣傳自己的產品可以抗疲勞、增強記憶力是備考好幫手,高前焦慮症使醫院的心理資訊診室也熱鬧起來……整個中國社會呈現一副“全民皆考”狀。

有分析認為,高考家長博客圈迅速串紅有兩大原因。其內在原因,高考制度註定中國考生家庭“全家皆考”。雖然高考目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但它仍是當今社會選拔人才最重要、也是唯一的手段,因此令無數考生和家長神經緊張,心理上承受極大壓力,其後折射出的是高考是中國教育矛盾和問題,考生和家長需要一個平臺交流高考資訊,更需要一個管道釋壓。

其次,現今社會人際關係促成“高考家長博客圈”人氣超旺。由於同地區或社區的考生相互之間都是潛在競爭對手,其家長之間的高考資訊交流難以真正有效。而且城市社區居民之間人際關係關係疏離,考生家長很難得有機會交流或共用高考和孩子備考的經驗和體會。因此,網路博客就為考生家長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幫助的平臺,而且不用擔心直面潛在競爭。在分享自己的如何幫助孩子備考的經驗同時,可以從別的家長處吸收有益資訊,同時減輕心理壓力。有家長在“高考家長博客”上就表示:“因為孩子高考,自己的壓力很大,但是又不敢跟孩子講……”

《中國青年報》援引北京師範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稱,“要給孩子減壓,首先家長自己要減壓,讓自己和孩子一起帶著平常心面對考試。很多時候,家長的心情和狀態也會影響到考生。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如今考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對高考的重視,使高考更像是一場的全民戰鬥。天津社會科學院學者王來華說,“高三家長博客圈”之所以受到熱捧,是‘高考熱’在網上的一個折射。即使沒有博客圈,家長們也會想方設法互相打聽有關高考的問題。”

高考心理諮詢專家宋少衛向媒體呼籲,高三家長自發通過博客進行交流,確實利用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是家長們不要只是憑個人意願相互討論,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多交流,尊重他們的意願,共同迎接高考的挑戰。

“藍水怡”把博客當作和孩子溝通的重要途徑,不但沒有疏離母子關係,反而加深了彼此的瞭解,同時也釋放了高考壓力。但想要真正減輕高考帶來的社會焦慮,就根源而言還是對症下藥——對高考制度進行改革。(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聽眾談復旦通過面試而非高考招生
招生掐尖 中科大校長炮轟北大清華
高普考今起至4月17日受理報名
律師會計師等高考八月二十六日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