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4成中小學生當伸手族 理財可從小開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代芝台北三十一日電)台灣社會富裕,據摩根富林明投信 (JF)調查,多數台灣中小學生不愁沒錢花,習慣把錢存起,缺乏規劃,更有近4成缺錢就當伸手族,JF副總經理石恬華指出,理財最基本的知識是「收支平衡」控管,積極面更可藉由投資累積財富;JF 董事長胡德興也早在7、8年前為小孩定期定額買基金,及早為孩子未來做理財規劃。

近年台灣社會出現「卡債族」或過度消費的「空心族」,幾乎都是因為沒有妥善的理財觀念導致消費行為偏差。據摩根富林明投信的「台灣中小學生理財觀大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中小學生荷包多不虞匱乏,多數中小學生約一週 (28.8%)或一個月 (22.6%)會領一次零用錢,近五成每次可領的金額約500元以內,也有近二成的中小學生每月零用錢達千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有33.8 %中小學生表示,只要跟父母伸手就有零用錢,不愁沒錢花。

調查中有86.1%中小學生覺得零用錢「還算夠用」或「非常夠用」,僅有1.7 %的中小學生認為零用錢「非常不夠用」。當零用錢不夠用時,38.8 %的中小學生表示會省點花,而38.9%的受訪者會直接跟父母要,當「伸手族」,而錢不夠用的理由大多是因為「想買的東西太多」,比重高達61%。

石恬華指出,這些數據透露出警訊:外界誘惑愈來愈多,中小學生很容易因為抵抗不了誘惑,分不清楚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當中小學生「想要」時就當「伸手族」向父母要錢,這群「伸手族」習慣想花就花,沒有金錢收入與支出的規劃概念,家長如未留意與指導,未來很容易就變成「刷爆族」或「卡債族」,要導正這樣的金錢觀應趁早。

調查顯示,父母親將金錢交給子女之後,有67.8%的家長會指導孩子如何管理金錢,但是有40.6%的家長並不會進一步詢問或限制孩子壓歲錢、零用錢的使用方式。摩根富林明投信表示,這可能是家長指導孩子們將零用錢存下來,但卻沒有習慣去關心孩子們如何用錢。

石恬華建議,父母親應該要加強與學童的價值溝通,儲蓄是美德,但是理財更需要從小建立,就像父母鼓勵孩子培養第二專長,都是為了增值未來,理財觀念可以強化中小學童金錢價值觀,學會管理自己的金錢,也是訓練負責的態度。

即將在8月喜獲麟兒的JF董事長胡德興也早在7、8年前就為現在就讀國小高年級的女兒定期定額買基金,投資標的為3到5檔的全球區域型股票基金,由於是為小孩未來做理財規劃,看的是長線投資報酬,他笑稱,這是他為小孩理財的「懶人投資術」。

摩根富林明「台灣中小學生理財觀大調查」,由摩根富林明委託台灣優勢客服調查,調查時間為2006年 7月14日至7 月26日,調查方法為電話隨機抽樣訪問全台國小一年級至國小四年級學童家長 (由學童家長代表詢問學童後回答),以及國小高年級 (五、六年級)與國中一至三年級的學生或其父母,訪問有效樣本共計809 位,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4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