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射導彈 伊朗緊盯

標籤: ,

【大紀元7月6日訊】(亞洲時報Ehsan Ahrari 7月5日撰文)北韓領導人金正日未理美國的反對,在7月4 日美國獨立日試射逾10 枚導彈,包括至少一枚大浦洞二型長程彈道導彈。儘管這次大浦洞二型試射失敗,但其象徵意義仍非常鮮明。(北韓導彈詳細資料見圖像解說:北韓導彈庫)

伊朗和北韓都在留意著彼此的行為,特別是如何跟美國打交道。現時只好寄望伊朗會從中汲取教訓,避免效法北韓正面挑戰美國。

大浦洞二型是北韓最先進的導彈,報道指導彈在發射後大約40 秒墜入日本海(朝鮮人稱之為東海)。有關該導彈射程的估計有很多,但普遍相信該導彈有能力射到美國的西岸。其他試射了的導彈,據報在6至9枚之間,全是短程火箭,悉數落在東海。當中一款是飛毛腿(Scud)導彈(屬短程導彈,能用來攻擊南韓),另有一至兩枚是勞動(Rodong)導彈,其射程為1,000 公里,能用來攻擊日本。對飛彈試射最緊張的是美國和日本,儘管兩國有著不同原因。

美國認為,北韓的試射,違犯了平壤當局2002 年單方面宣布的暫停導彈測試決定。由於美朝間就北韓核計劃的爭議仍未解決,今次試射導彈,令到有關外交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儘管外間相信大浦洞二型(Taepodong-2)導彈能射到美國本土部分地區,但美朝實力始終有巨大距離,有關導彈的試射,仍不足以對美國造成威脅。事實上,五角大樓在試射後也表達了這一觀點。

日本的關注則是出於安全原因。在美國布什總統的鼓勵下,日本正致力朝所謂的“國家正常化”方向走,特別是提升軍事出擊能力,以及參與由美國領導的海外軍事行動,例如派兵伊拉克。是以北韓試射導彈,將給鼓吹“國家正常化”的日本強硬派,提供更多理據。

一如所料,試射令美國、日本和南韓即時展開了連串外交接觸。這些外交動作,似乎是要製造國際壓力,迫使北韓返回談判桌處理核問題,以及重申暫停導彈測試的承諾。

在華盛頓,一些論者指出,北京一直試圖紓緩華盛頓和平壤之間的緊張關係,這次導彈試射可能使中國非常尷尬。不過中美關係非常錯綜複雜,中國在扮演美朝衝突調停人角色上的力度到底有多大,仍很難說得斬釘截鐵。也許中國在解決北韓爭議上的態度,就像美國在處理對北京來說份量同等重要的問題(如台灣問題)的態度一樣。中國可能也希望見到北韓和美國的衝突能得到解決,但這未必是中國全球戰略盤算上的優先考慮。

對於北韓決意挑戰美國、日本和南韓進行飛彈測試,伊朗應從中汲取什麼樣的經驗?顯然,美朝的衝突,與伊朗美國之間的衝突確有好些相似之處。

首先,兩宗紛爭都涉及核技術──儘管平壤聲稱已擁有核武,而伊朗則堅持沒有核武,也沒有任何開發的意圖。

其次,北韓伊朗政府都擔心成為布什“政權更替”信條的受害者,儘管兩者再一次同樣存在著重要分野:在平壤的個案中,布什政府堅持沒有採取軍事行動的意圖;但是對於伊朗,華府經常都重覆這種說法──“不排除任何選擇”。

第三,伊朝兩國都有選擇透過多邊論壇,尋求化解他們各自的衝突爭議,儘管兩國更寧願直接地與美國進行對話談判,謀求獲得美國的安全保證、有機會得到兩國經濟各自極度需要的技術援助。

但是,這裏存在一個主要區別,這一點是伊朗須要認清的。與外間一般相信北韓已擁有4枚至10 枚核彈不同,伊朗沒擁有任何核武器;又或準確點說,伊朗的核技術未到達令外間不能斷言它是否已擁有核武的水平。

伊朗必須了解到,這種“不確定性”在美蘇間維持“軍事震懾平衡”(balance of terror)上是何等重要,而正是同類的不確定性,阻止了美國選擇對北韓採取軍事行動。相反,美國情報機構甚有把握地相信,伊朗並未成功發展出核武。正是這一現實,令布什政府堅持說“所有選擇都擺在桌上”(all options are on the table)。

在這些情況下,伊朗的最佳選擇,應是繼續堅持希望與美國直接對話談判,可以堅持(甚至絕對有此權利)要求美國必須在多邊框架(包括歐盟、中國和俄羅斯簽署作證)下,承諾保證伊朗的安全。

伊朗也許還可堅持要求,有權在高透明度之下,繼續進行一個較小規模的鈾濃縮研究計劃。實際上,有報道指布什政府有可能在某些條件保證下,接受這種主張。伊朗的最佳選擇,肯定不是像北韓般不理華盛頓反對,繼續進行其鈾濃縮計劃。把布什政府推入死角,是伊朗一個無法承擔得起的選擇。

本文作者Ehsan Ahrari是總部設在美國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的防務諮詢機構Strategic Paradigms的執行總裁。(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俄召見北韓大使  談論飛彈試射問題
俄外交部對北韓試射飛彈表示嚴重關切
美國斥北韓試射導彈企圖恫嚇別國
華爾街受試射飛彈影響下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