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黎同意今停火 爭議未息

美歐澳促真主黨解除武裝以達致永久和平

【大紀元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薛飛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在紐約時間12日晚上發表聲明宣佈,以色列與黎巴嫩已同意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8月14日清晨5時(香港時間今天下午1點鐘)起,停止敵對狀態,結束戰鬥。然而各方對決議案仍有爭議,黎巴嫩外長認為決議案仍存在模糊及矛盾,真主黨也指責聯合國決議案不公平。

以色列內閣昨日同意聯合國要求在黎巴嫩南部停火的決議。黎巴嫩內閣則在周六投票,一致同意這項停火決議。而真主黨也表示將遵守這項決議。

以黎各自要求對方撤軍

但據BBC報導,以色列軍方宣稱,在聯合國維和部隊以及黎巴嫩政府軍被部署在黎巴嫩南部以前,以色列不會撤軍。以色列還說,將不允許真主黨成為黎巴嫩的「國中之國」。

真主黨方面則表示在以色列軍隊撤離黎巴嫩以前,真主黨擁有攻擊以色列軍隊的權利。

西方國家包括美國、歐盟和澳洲等,期待在真主黨解除武力的情況下,達到以黎雙方永久和平。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表示,基於安理會上週五一致通過的停火決議,他和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及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就停火的具體時間進行了討論。雙方領導人已同意結束雙方的敵對行動,停火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8月14日清晨5時正式生效。

駐黎聯軍將增至萬五人

決議案同時賦予聯合國權力,將駐黎聯軍部隊由目前的1,190人增加至15,000人,這也是黎國自己計劃派兵前往黎南的士兵數目。

據報導,包括2名真主黨代表在內的黎巴嫩內閣,當地時間12日晚間一致通過聯合國要求停止與以色列敵對的決議案。

儘管黎巴嫩總理稱只有聯合國和黎巴嫩政府可以擁有武裝,但真主黨內閣成員表示,回教武裝分子並沒有打算在里塔尼河的南部解除武裝。里塔尼河約距離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15英里。

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吉勒曼表示,真主黨只是放下武器並不夠,安理會期望真主黨在南黎巴嫩從此消失。

停火期限前戰鬥更激烈

雖然以黎兩國都已接受停火協議,但期限之前雙方仍是砲火連連。以方表示,為掃除真主黨武裝,以色列軍隊昨日繼續戰鬥。以軍增兵到3萬深入黎巴嫩南部,與真主黨游擊隊爆發開戰以來最激烈的戰鬥;此外又加強空襲,掩護坦克前進。超過50個相信是真主黨發射火箭據點的鄉鎮受到轟炸,提爾港多個加油站中炮,其中兩個油站大火,威脅附近一間醫院。

據以色列軍方昨日消息,有24名以色列士兵在前日對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中死亡,這是單日以軍最高死亡紀錄,當中包括首位陣亡的女兵。此外,被真主黨武裝擊落的以軍直升機上5名機組人員下落不明。但以軍也打死了40多名真主黨游擊隊成員。

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事後表示,會遵守聯合國斡旋的任何停火協議。但真主黨12日仍從黎巴嫩南部發射20枚火箭進入以色列境內。

以總理辦外發現可疑品

另外,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的辦公室外圍,昨日發現可疑物質,其後予以引爆,1名男子被扣留調查。

保安員偵測到一名等候進入總理辦公室所在大樓的阿拉伯人穿著的鞋,藏有可疑物質。警方事後封鎖大樓,不准任何人離開。爆炸品處理人員取走有關的鞋,進行遙控引爆時發出3聲巨響。

事發時,奧爾默特正在主持內閣會議,審議聯合國安理會的停火決議,大批傳媒在辦公大樓入口守候。

(大紀元)

歐洲聯盟高層外交官員8月12日對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結束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間衝突的1701號決議案表示歡迎,並指出,歐盟將全力支持儘速且充分的執行這項決議。

歐盟:真主黨必須解除武裝

主管外交事務的歐盟執委會執委費瑞羅‧華德納在一項聲明中並指出,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決議案內容,已開啟長期解決目前以、黎衝突的機會。她並承諾,歐盟將「繼續積極參與永久解決以、黎衝突的外交努力」。

費瑞羅‧華德納也再度重申歐盟已準備協助黎巴嫩重建的立場,並指出,在黎巴嫩,唯有其政府才應有合法使用武力的權利。

布殊:終止黎巴嫩「國中國」

美國總統布殊12日對黎巴嫩總理辛紐拉(Fouad Siniora)說,他希望新的聯合國決議能去除真主黨在黎南的「國中國」情況。

白宮國家安全發言人瓊斯(Frederick Jones)說:「總統強調了必須解除真主黨的國中國現象,以建立黎巴嫩的民主。」

瓊斯同時說明,伊朗與敘利亞提供真主黨武裝,藉此對黎巴嫩產生有害的影響力。

澳總理:真主黨須繳械

澳洲總理霍華德表示,為落實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的以色列和黎巴嫩停火協議,黎國真主黨必須解除武裝。

霍華德說,他擔心安理會決議案在解除武裝上不夠明確。

他告訴記者說:「表面上看起來不錯,不過我本身有點擔心關於真主黨的繳械細節和用詞。除非有明確決心和權威機構,否則繳械不會成功。我對決議案效力和持續力持有確實認真的保留態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以色列航空面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訂位取消
報道指以色列願交換俘虜
黎南衝突  澳洲不派兵維和
伊朗堅稱有權從事鈾濃縮  揚言退出IAEA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