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4:波士顿翦影 广场上的报社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8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岳芸/波士顿摄影报导)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其次是《波士顿前锋报》(The Boston Herald),第三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其中发行量小的《箴言报》在国际上享有声名,并在某些历史事件上与《纽约时报》齐名。

美国新闻史的发源地

美国史学家把波士顿视为美国历史的起源地,波士顿人以拥有多项“美国第一”自豪。就新闻而言,波士顿也是美国报纸的发源地。

美国有史以来最早的报纸《公共事件》(Public Occurrence),1690年9月25日在波士顿创刊。1704年4月24日出版的《波士顿新闻信》(Boston News-Letter),是美国第一份连续发行的报纸。

1921年,美国早期著名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哥哥詹姆斯‧富兰克林(James Franklin)创办了《新英格兰新闻报》(New England Courant)。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提供给读者喜闻乐见新闻的市民报纸,诞生地还是波士顿。

图中的树,在树的后面即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办公楼,也就是“挪威路一号”。

游客到基督教科学广场上散步、戏水。

一份自律报纸的创刊

到了20世纪初,费城、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报业兴起,波士顿的报业风光不再。倒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创立,在新闻史是记上一笔的。

话说19世纪后半叶,美国报纸从廉价报刊时期过渡到现代报刊时期,竞争走向白热化,为了争夺读者、获取更多利益,一方面以“人民斗士”的形象关心人民生活、为民请愿。另一方面,极尽“煽情新闻”的做法,在1899~1900年把“黄色新闻”推向了高潮。

1900年,曾经针对美国21个城市所做的调查发现,大约三分之一报纸明显的刊登黄色新闻。虽然大多数报纸不全是刊登黄色新闻,但也采取黄色新闻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只有《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等一些高级报纸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1908年,艾迪夫人(Mrs. Mary Baker Eddy, 1821~1910)创办《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坚决反对黄色新闻,拒绝刊登犯罪新闻,与《纽约论坛报》《纽约太阳报》都被列为实行新闻自律的先驱。

基督教科学广场往里走的高楼建筑与人工湖。

基督教科学广场上的人工湖,四周有漫步道,可以沿着该湖绕走一圈。

新闻界人士的评价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1941年5月抗战期间,曾经授予《大公报》“最佳新闻服务奖”。在此之前,获颁同样奖项的,在英国只有《(伦敦)泰唔士报》《曼彻斯特卫报》,在美国只有《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亚洲只有日本的《朝日新闻》和印度的《泰唔士报》。

此外,根据中国社科出版社发行陈宪奎所着《美国市民社会研究》第十二章〈新闻传播与美国社会〉,把美国的报纸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全国性日报”,有《今日美国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少数几家。

第二类是“城市和区域性报纸”,发行范围主要是美国中等城市和周边地区,比较典型的是《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论坛报》等。

排名 报纸名称 所在城市 发行量依据 发行量
1 今日美国报 华府 周五版 2,528,437
2 华尔街日报 纽约 周五版 2,058,342
3 纽约时报 纽约 周日版 1,683,855
4 洛杉矶时报 洛杉矶 周日版 1,231,318
5 华盛顿邮报 华府 周日版 960,684
6 芝加哥论坛报 芝加哥 周日版 957,212
15 波士顿环球报 波士顿 周日版 604,068
53 波士顿前锋报 波士顿 周三版 230,344
194 基督教箴言报 波士顿 周五版 60,674

资料来源:ABC’s FAS-FAX ending March 31, 2006


《深圳日报》总编辜晓进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评价是,“国际享有一定名气,但该报发行量很小,不到10万份,依靠教会补贴。”当时是2003年,目前的发行量滑落到6万份左右。

法国《世界外交论衡》月刊在2001年12月一篇报导里引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基督教箴言报》的报导时,说《华尔街日报》的资讯较充分,《基督教箴言报》擅长国际新闻报导。

台湾的知名时事评论家南方朔先生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评价是:“一份颇受尊敬的温和保守派报纸。”“所继承的仍是西方文明的中庸精神。”

三家大报的一些事迹

《波士顿环球报》较为人称道的事迹是,曾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几乎同时刊登“五角大厦文件”。1967年5月,该报为美国第二家反对越战的报纸;1973年10月,为美国第一家要求罢免尼克松总统的报纸。2003年,周日版平均发行量为704,852份,目前只滑落到60万份。

《波士顿前锋报》在2003年的发行量达30多万份,目前滑落到23万份。2004年7月底,该报记者洁西卡(Jessica Heslam)报导了7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国的千名法轮功学员,他们在波士顿举行反酷刑展,揭露江氏集团对法轮功的酷刑迫害。

由《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微型胶卷可发现,该报在1930年代报导中国的消息,比今日要多出许多许多。

1987年,《基督教箴言报》曾经举办提升第三世界新闻报导品质的研讨会,免费提供机票食宿给全球200间新闻系所的600位师生(每校限一位老师两位学生参加)。探讨的主题,譬如一提到非洲的报导,总是负面的居多,可是非洲有精美的手工艺品,就受到忽略。中国大陆知名的新闻学府上海复旦大学在会上致赠该报匾额。

基督教科学广场上宽阔的漫步大道。

这栋建筑建于1971年,墙壁上写着“基督教科学出版协会”,出版五种刊物:《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JournalChristian Science SentinelChristian Science QuarterlyThe Herald of Christian Science

新闻从业人员的准则

2006年7月下旬,法轮功学员在波士顿大面积揭露中共活体摘取器官盗卖事件,《基督教箴言报》在8月3日报导此事,并有社论评述。

有本新闻专著提到,“高度自觉的道德新闻”是最好的“大道”,尽管新闻工作者为此尽了很大努力,可是这些努力并没有给美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带来质的变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吸烟广告。

医学界早已证实吸烟有害健康,自1950年到1980年的30年里,在美国死于跟吸烟有关的人在800万以上。美国的报刊每当遇到说明烟草造成了疾病和死亡的新闻时,都尽量回避,因为不愿得罪烟草商这样的大广告户。

道德与利益孰重?有新闻学者感叹媒体往往舍道德而取利益,一切美好的愿望与新闻的最高理想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句话曾在《九评共产党》形容当今中共政权的崩溃指日可待。活摘器官事件已触及人类道德的最后底线,媒体如果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保持沉默,是否也会走上“无可奈何花落去”之途,有待观察。(“波士顿翦影”系列完)

夏日炎炎,小孩子们在喷水区玩水。一眼望去,几乎都是黑肤色的非裔美国小孩。

从基督教科学广场上的另一端取景。

这张纵深的取景,把喷水区也囊括进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组图1:波士顿翦影 公园里的雕像
组图2:波士顿翦影 艺术牛点缀街道
组图3:波士顿翦影 黄衫客与WTC
【飞向欧洲】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