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古生物化石推論 黃土高原6千萬年前可能是湖水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8月23日訊】寧夏固原市地震局的文物工作者和地質人員最近針對涇源縣境內和彭陽縣等地發現的古生物化石進行研究,推測約在六千萬年前,黃土高原可能全是湖水,現在的山峰則是湖水中的孤島。

據《中新社》2006年08月22日蘭州報導,固原市地質人員介紹,寧夏涇源縣文物工作者在涇源縣的漫灣找到大面積魚化石。這些魚化石在山腳下的岩石上層層成片,片片平直,有的厚若樓板,有的薄如硬幣。

這些化石形態迥異,呈現出彎曲、波浪、平行等,除少部分交錯重疊外,多數單獨成形。更為奇特的是,化石上的魚頭、軀幹、尾不僅形象完整,而且胸鰭、腹鰭、背鰭、尾鰭一一清晰可見,甚至魚頭部分所顯示的顏色層次分明,色度明晰。在魚化石的岩石上,還有古樹葉輪廓。

據推論,固原地區在很早以前應該是一片海洋。大約在距今四億六千萬年前的奧陶紀,六盤山、月亮山等山峰開始處於上升階段;早石炭紀時,海水自西北入侵,地殼震動頻繁,海水時進時退;到了中石炭紀末期,地殼升起,固原地區結束了海侵的歷史。

在距今六千萬年前的古新世末期,地殼發生劇烈斷塊式上升與下降,到了距今二十四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六盤山、月亮山等發生劇烈的上升運動,使其他地區由沉陷狀態變為抬升,構成了丘陵。

此後,隨著山區間歇式繼續上升,廣大的丘陵區均沉積了厚度不等的風成黃土,在盆地中心或山麓地帶則有沖積的礫岩和粘土,大量的黃土堆積,覆蓋了山坡丘陵,形成了目前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黃土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位於內蒙古高原以南,北起長城,南達秦嶺,東至太行山,西抵祁連山,橫跨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六個省區,總面積達五十八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黃土分佈最廣闊、最深厚、也最典型的黃土地貌區。

這塊遼闊的地域,海拔大約在一千到二千米之間,黃土層最厚的地方可達二百米以上,高原約百分之六十的地面為黃土所覆蓋,構成了廣闊而巨厚的黃土堆積,是中國乃至世界最獨特的黃土地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京十渡發現疑似古人類遺跡
中國發現罕見古生物化石
中國古生物化石走私出口情形嚴重
古生物化石作舖路石 桂林滿街是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