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梅:醫生賣廣告

蔡淑梅醫生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8月24日訊】商業社會,幾乎全由廣告主導,沒有鋪天蓋地的廣泛宣傳和華麗包裝,大財團,大商家,又怎能壟斷市場,操控潮流和經濟方向?說到醫療工業,現已從一個高尚尊貴的堡壘滑下,不再神聖;相反地,銅臭味卻漸覺濃厚。在如今這個追金逐名的殺戮戰場上,身嬌肉貴的醫生,亦要赤膊上陣,跟大伙兒拼過你死我活,真是慘不忍睹!

事實上,本地的醫療資訊絕不貧乏,反有過濫之嫌。兩所大學競相發放「最新」醫療訊息,市民聽到的全是美好一面,而醫療失誤或潛藏的副作用,卻大多隱而不宣,或輕輕帶過。這些重大「突破」和「喜訊」,不是廣告,又是甚麼?

醫務委員會的角色表面上是監管醫生,實則是保障醫生行業的壟斷,和維護醫生的權益。除了醫委會,任何人也沒有資格批評醫生的專業判斷,它雖保護了醫生的權責,但亦掌握了對他們的生殺大權。醫生一向高高在上,保守神祕,病人有病求醫,只能服從,不敢質疑。醫生的威儀和崇高地位,一直靠行內人自己自律、自我審查,不容專業形象受損,才能得以維持。

可是,在資訊全面開放的今天,醫學界還能繼續在自設的象牙塔內,閉關自守嗎?醫學是人的科學,每個人都是一個活動實驗室,任何人都可以從各式各樣的「醫書」和「醫學網絡」,獲得無限的醫學常識,但內容正確與否,當然另作別論。

西醫的保護網做得愈堅牢,人們便愈傾向於開發另類醫療。「久病成醫者」、「另類療法大師」、「營養學專家」等等,全部都是在不同程度上,扮演著醫生的角色。他們的病人不乏有識之士,對自身健康尤為關注,所以才會主動去尋找一些切合自己需要的療法。這些另類「醫師」可以大行其道,其門如市,卻又不受任何部門監管,傳統西醫,怎不大受打擊?

醫委會今次敗訴,反映開放醫療之趨勢,已經不能逆轉,市民的知情權,亦不會因為醫學壟斷而被剝奪。醫術不能被壟斷,技術又能否被壟斷呢?世界各地醫學院所採用的醫書可能不盡相同,但其教授的醫學理論卻大同小異,大部分尖端醫學技術,都不是甚麼高度機密,只要你有本事,就能取得相關資料,進而應用在病人身上,救傷扶危。

醫學是科學,行醫卻是藝術。大家所學的醫術一樣,用的藥也沒有分別,那怎樣分辨醫生的優劣呢?賣廣告就能為醫生廣納病人、開闢財路?財雄勢大的醫生必然佔優,而勢孤力弱的醫生就會慘被淘汰?

世人都被廣告迷惑得有點頭昏腦脹了,竟然忘記廣告不盡不實的宣傳,根本就是醫生的大忌,因為這不但貶低了醫生的身份,更損害了醫生的尊嚴。病人生病,一定是有些甚麼地方不對,出現了問題所致,而醫生的工作,就是為病人找出錯處,加以糾正,再輔以治療。醫生如果沒有相當的權威和尊嚴,病人又怎會信服,接受意見,虛心受醫呢?

醫委會說有95%醫生反對容許醫生賣廣告,我並不奇怪,但要上訴推翻原審,卻絕非明智之舉。今次案例的要點,其實在於維護醫生的言論自由和應有的人權。開放言禁,是現今大勢所趨,醫委會能阻止得了嗎?從前的封建思維,早已落後,外面世界千奇百怪,我們不與時並進,認真檢討,又怎能保持優勢,屹立不倒?

醫術的神祕面紗一旦被撕破,醫生的地位就好像從雲端被扯下來,要接受市場無情的挑戰。要保持專業形象,絕對不能靠大賣廣告,而是更加要努力充實自我,與病人保持良好關係,以德(醫德)服人,以術(醫術)治人才是。不要忘記,行醫是福惠相修的功業,絕對不應被金錢蒙蔽,盲目求財,自毀前途!

2006/08/21

(My blog:http://hk.myblog.yahoo.com/dr_choisukmui/)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蔡淑梅:霍金的啟示
蔡淑梅:七一民主路
蔡淑梅:民主路上多好漢
蔡淑梅:我們的下一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