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外移等結構性影響 學者:經濟內冷嚴重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日電)儘管台灣對外貿易暢旺,台灣政府單位最近卻下修經濟成長率,台灣經濟發展呈現「外熱內冷」態勢愈趨明顯,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表示,人口下降加上台商外移已成為台灣政府苦惱的結構性因素,再加上卡債風暴,經濟內冷情況較政府對外說明更嚴重。

台灣行政院主計處8 月最新預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自4.31%降為4.28%,降幅雖然不大,但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為1.71%,創近3年來最低。

據台灣財政部最新公佈,8月出超12.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 5%;累計1到8月出超10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1.7%,外貿表現欣欣向榮。

過去社會談論經濟成長大都將焦點放在外貿表現,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胡勝正表示,事實上,民間消費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 (GDP)6 成,對經濟成長有極關鍵影響力,經建會在今年8 月以前一直都希望今年民間消費成長率能「保3%」,但卻被主計處最新預期澆了一盆冷水。

胡勝正承認,內需市場表現遠比想像還要差,受到農曆七月影響,習俗上買房子、買車子、結婚等諸事不宜,這段時間民間消費不會好,只能期待股市好轉,但這又受到社會發起嗆扁運動,任何發展都會牽動投資人的敏感神經,不確定性高。

胡勝正強調,經建會及相關部會已完成「大投資」等重要民間投資政策,未來對提升就業率、薪資等有幫助,進而可以改善民間消費信心,將陸續對外說明。

不過,梁國源看法不如官方樂觀,他直言,台灣「內冷」情況非常嚴重。自1991年至2000年,台灣民間消費年平均成長率接近6%,但2001年至目前的年平均成長率僅有2%左右,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事實上是有結構性及短期因素等交互產生負面影響。

結構性因素包括台灣2000年人口出生率明顯下滑,同時間台商也加速到中國工作,消費人口及有較高消費能力的族群外移,民間消費當然節節下滑。

再加上台灣去年第四季發生信用卡及現金卡雙卡風暴,連行政院主計長許璋瑤都承認,經建會年初估計因雙卡風暴使得銀行緊縮消費性放款,進而影響今年民間消費縮減200億元是低估數字,實際上約達400億元。

梁國源表示,觀察韓國處理卡債時間長達2年,台灣目前才經歷3季,且當年韓國處理此問題時國內呈現房市、股市及匯率三升局面,這些條件台灣都沒有,在人民沒有加薪、資產結構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卡債對民間消費衝擊還會存在。

梁國源指出,或許待一年多後,台灣國內卡債風暴結束,民間消費成長率可以升到2%,但目前公布的大投資計畫,看不到政府有更詳細說明,他仍然認為民間消費成長率要回到以往的6%非常困難,長期而言,內冷已成為台灣經濟一項沈重不利因素。

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周濟表示,民間消費成長低,其中以消費在運輸、交通及通訊及醫療保健等方面有較大衰退。

另據經濟部「商業動態調查」多次統計,可發現不但零售業與餐飲業成長力遲緩,包括機關團體職工福利貸款、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及汽車貸款都下降,都反映民間消費保守。

周濟認為,若再配合台灣國內政治目前有多項不確定因素,民間消費持續低迷已不可避免,政府公佈的「大投資」計畫,未來能否達成提高民眾薪資、改善失業率及帶動股市上揚尚待觀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