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口號施政 經濟陷空轉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行政院祭出的「大投資、大溫暖」旗艦計畫,不過,財經學者卻表示,過去十多年來,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時期,均提出過許多重大國家施政藍圖或計畫,但結果卻無疾而終或草草收場,這些口號政策猶如「畫餅充飢」,不僅達不到具體成效,反而讓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

學者指出,回顧過去十多年來,行政院曾提出的國家經濟建設計畫,可說是不勝枚舉。一九九五年國民黨執政時代的「亞太營運中心」,該計畫內容包括:發展台灣成為製造、海運、空運、金融、電信及媒體六大專業營運中心;其時間進程上,分成一九九五—一九九七年,一九九七—2000年,二○○一—2005年三個階段來進行。

政黨輪替後,經建會在2001年2月舉行「亞太營運中心」最後一次檢討會議指出,該計畫已經成功帶動一兆多元新台幣的投資,不過,未來將不再專門列管,至於尚未完成事項,則納入「全球運籌發展計劃」與「知識經濟方案」。

民進黨執政後,閣揆從唐飛到現任的蘇貞昌,六年多總計有五任閣揆,提出包括:「全球運籌中心」、「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八一○○、台灣啟動」、「新十大建設計畫」、「挑戰二○○八國發計畫」、「加值島服務中心」等。

「台灣現在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或全球運籌中心嗎?」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副研究員蔡吉源質疑,當新的行政院長上任後,為展現其施政能力,一個個名稱響亮、勾勒美好願景的重大經濟建設計畫,逐一被提出來,可是,試問那個計畫真的被具體實現?蔡吉源說,政府當然可以提出激勵國人士氣、提振信心的重大經濟建設計畫,可是,每次都提一些理想性過高、難以達成的施政藍圖目標,這根本就是在「畫大餅」、「打空包彈」,他質疑,政府這樣做,民眾怎會對國家未來有信心?

四年經建計畫 翻新包裝

「這些重大施政計畫被提出,本來就不是一種正常現象。」政治大學財政所教授曾巨威表示,因為經建會從一九五三年開始,均定期提出為期四年的「經建計畫」;也就是說,按照正常運作程序,行政院已經有「經建計畫」可依循,根本就不需要再另外提出重大國家經濟計畫。

曾巨威說,細數這些「口號政策」,很多都是把經建會原本的四年經建計畫內容,拿來翻新再包裝,然後,冠上一些很響亮的口號、願景,但其實內涵基本上是差不多;他更直言,台灣經濟面臨的問題大致相同,例如:產業升級、品牌與研發等,許多相同的財經政策,只是給予新的名詞。

曾巨威並以最近蘇內閣喊出的「加值島服務中心」為例,他說,台灣要積極創造加值服務,早在林信義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就提過類似主張了,現在只是重新再包裝,但根本沒有新的創意可言。

「了無新意、而且也沒效果,只是讓國人更加喪失信心。」曾巨威表示,倘若這些政策能夠達到預定成效或目標,即使是包裝設計過度,其實倒是無所謂,也能夠理解;但問題是這些「口號政策」,根本沒有任何具體績效,結果只是在原地踏步、找不到任何出路。蔡吉源強調,政府拚經濟要拚對方向,台灣經濟的兩大主要問題是投資環境惡化與資金西進外流,如何提振台灣投資環境,以吸引外商投資或台商回流;如何降低國內產業與資金持續外流,避免台商過度集中投資中國,這些才是問題的癥結。否則,再多重大經濟施政計畫也沒用,台灣經濟還是會持續空轉下去。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