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中選舉逼近 政治網站應運而生

標籤:

【大紀元9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二十一日專電)美國期中選舉愈來愈激烈,各種競選花招及廣告手法推陳出新,因應網際網路使用日趨熱絡,一些新推出、政治味十足的網站或部落格已經成為候選人尋求政治奧援或敵對陣營攻擊的主要工具之一。

相較於MSN的「分享空間」 (MySpace.com),一個已深獲全球許多人使用於交友、約會及交換工作訊息的主要集中站,最近因應選舉產生的網站或部落格大都聚焦在政治選舉方面。

這些新近網站或部落格儘管宣稱立場客觀中立,但許多網站卻都是由重量級政治人物或科技產業界發起。

例如,下個月即將登場的HotSoup.com網站,就是前總統柯林頓的白宮新聞祕書洛克哈特 (JoeLockhart)、布希總統前媒體公關大將麥考尼 (MarkMckinnon)共同發起。

另外,今夏已經正式運作的Campaigns Wikia,由網路百科全書權威Wikipedia策劃執行;MorePerfect.org 則由曾在華盛頓州發動地方公投的季理安 (Tim Killian)主導;而由前總統候選人凱瑞陣營工作人員、一位年僅二十三歲哈佛畢業生創立的Essembly.com,都是十足政治味的網站。

隨著使用網路的選民年齡層逐步下降,每逢選舉季節到來,各種選舉議題有關的網站及部落格就會成為各候選人不可缺席的競選地盤。

不過,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市調公司TNS MediaIntelligence調查發現,從七月美國期中選戰開打以來,廣告商花在網路的預算只有一百七十萬美元,相較於候選人投入電視廣告已達九億美元,簡直不成比例。

這些網站大都宣稱立場中立且免費供網友使用,但還是收取廣告商的競選廣告。Campaigns Wikia 和MorePerfect.org透過Google推銷廣告,HotSoup.com則允許政治人物或政治團體購買其網站廣告,包括影像廣告等。

除了這些政治網站或部落格之外,連一向以交友為主、目前擁有九百五十萬名網友的Facebook,也開始投入政治網站行列,並羅列了一千四百名候選人的基本資料及競選政見,也根據會員投票結果加以排名。

事實上,一些候選人早已將個人競選政見及資料投入MySpace.com之列,包括角逐參選亞利桑那州州長的共和黨候選人Len Munsil即央求十九歲的兒子特別針對選民層在MySpace撰寫其個人檔案;尋求明尼蘇達州州長競選連任的共和黨籍候選人Tim Pawlenty也在「分享空間」內有自己的網頁。

當然這類公開免付費的政治網站或部落格也有風險,必須承擔大量湧入的批評聲浪,成為敵對陣營的競選材料,似乎每種廣告工具或手法都非十全十美。

相關新聞
日自民黨今舉行總裁改選  安倍晉三穩操勝券
泰國政變領袖頌提全國演說
快訊:安倍晉三贏得日本大選
安倍當選自民黨總裁  獲選日首相成定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