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未來太空合作有限發展不會快

標籤:

【大紀元9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田野2006年9月26日華盛頓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格裡芬正在中國訪問,就美中太空合作與中國官員交換意見。但有分析指出,美中太空合作受各種因素影響,不會發展太快。

*宇航局負責人首次訪華*

格裡芬上星期六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最高負責人第一次訪問中國。

有分析說,華盛頓多年來一直沒有同中國的航天計劃進行接觸,這次格裡芬訪華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推動的結果,也表明美國的立場有所變化。

不過,格裡芬並不打算讓外界對他此行抱有過高期望。他早些時候曾經表示,他這次只是為了結識中國官員,是雙方的第一次“約會”。

格裡芬星期天會晤了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新華社報導說,孫來燕向格裡芬提出了推動兩國太空合作的4點建議,其中包括就可能的合作項目舉行年度會議,並確定具體的合作領域。

*格裡芬稱不能同軍事太空項目合作*

格裡芬星期一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上,讚揚中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方面取得的成就,但是他同時表示,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將取決於中國如何處理在外交政策上同美國的分歧,特別是在導彈和核技術的擴散方面。

格裡芬說,美中兩國在重要問題上存在分歧,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有效控制導彈技術。格裡芬表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不能同一個建立在軍事基礎上的空間項目合作。

*美既要防範又需要交流*

台灣中山大學的王群洋教授分析說,美國對中國一直有所防範,同時又要深入瞭解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的情況,所以需要交流,但是基本不會涉及核心技術。

不過,王群洋教授認為,在美國確定中國的某些技術領域處於領先時,會放鬆一點限制,同中國進行比較深入的交流。

王群洋說:“如果他的比大陸強的話,他大概只會和大陸進行一般性的交往,一般性的交流。如果他確定大陸比他強,他在一定程度上我想會進行一些比較深入一點的技術上的交流,否則我想不至於進到那麼深的層面。”

*美不願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

中國10多年來一直尋求參與國際空間站的工作。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項目有16個國家參與。格裡芬星期一沒有接受邀請中國加盟的建議。

台灣中山大學的王群洋教授說,從技術角度分析,美國太空技術初始於軍方,所以至少在目前階段,不希望中國從中獲益。

王群洋說:“如果大陸在相關的技術方面水準也很高的話,可以從民用的東西裡面倒過頭來追溯研判軍方一些相關領域的研究的等級或者成果,這是美國所不樂見的。”

王群洋教授認為,美國之所以不希望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工作,也因為美國不希望在這個領域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

王群洋說:“在這方面既存的國際組織是美國說了算,如果大陸在這方面一直有突破,又讓大陸加入這些國際組織,以後有沒有可能由大陸來主導這些國際組織呢?雖然大陸一直反覆強調他的外交不會改變既存的國際規範,但美國無法相信,因為從美國的角度來講,一旦他有所突破,他絕對要想改變相關的國際規範。因為他沒有辦法想像,一個國家技術突破以後,不要求改變國際規範。”

*美政府內部對與中國合作意見分歧*

格裡芬訪華前,美國航空航天局一名高級官員說,美中關係中的政治因素太多。儘管航空航天局的立場有所鬆動,但是美國政府內部對於航空航天局在這方面走得太快還是太慢存在不同意見,因此兩國在太空領域的合作不可能有迅速提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航天局長訪華 美方低調處理
法輪功團體參加櫻桃節遊行 華人備感自豪
中國留學生赴美被拒入境 涉及哪些因素
推廣臺灣廟會文化 南灣舉辦舞獅文化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