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化整為零 大學狂收百億代辦費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謝文華、申慧媛/綜合報導〕大學即將開學,學生、家長準備大失血了!教育部強力抑制大學調漲學費,大學代收代辦費用卻不斷衍生,這些錢不像學雜費,許多項目不必納入公開預算接受細目查核,卻出現收費不一、項目叢生現象。以全國一百二十多萬大專生估算,一學期可能就有近百億元收費成了財務大黑洞。

開學在即,不少學生反映,入學考試前,教育部及大學公佈的只有各校學雜費,「上船」後才知道還要「補票」,否則視同未完成註冊,根本拿不到學生證,「有受騙的感覺」。

各大學以「使用者付費」的名目,採「外包」方式,另外向學生收錢,教育公共化連線估算,大學生每學期平均須額外繳交一萬多元的各項所謂代收雜項費用。

使用者付費 隨各校開價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同一電腦網路費項目,有大學不收一毛錢,有大學卻收高達一千二百元甚或一千五百元,學生「健檢費」也有近四百元到七百五十元不等;「語言實習費」則有五百至九百四十元的差異,甚至有學校收取住宿「預賠費」或預收保證金五百元。

教育公共化連線前召集人潘欣榮說,這種「化整為零」、一筆一筆收費的方式,令學生「不知不覺」多繳了不少錢。最可憐的要算大一新生,幾乎每校都要求修課者另外繳交電腦實習費、語言實習費,各校收費卻有甚大差距,新生剛進校門搞不清楚狀況,誰敢不繳?但私下抱怨學校既然收了電腦課、語文課學分費,還針對上課必須使用的設備收取使用費,「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錢用在哪裡 教部應徹查

不用列入校務基金審核的系費、系學會費、學生會費,更沒有人知道使用狀況。以系費來說,每人一年約一千元,而且一收就是四年,有大學系辦一年的收入就有四十萬元,一般人根本無從知道錢用在哪裡。

教育學者質疑,大學收費越來越龐雜,高等教育明顯商業化;教育公共化連線、反高學費聯盟等教改團體則呼籲,教育部應全面徹查各校的「使用者付費」收費標準、收支細目,尤其辦學品質欠佳的學校,更應嚴格禁止各校額外向學生收費的行為。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