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海派文人的劣根性

鄧林

人氣 9
標籤: ,

【大紀元1月10日訊】最近有兩位上海的文人成了許多人的談資。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分別發表了兩篇聳人聽聞的高論。其中的一篇出自上海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中心的主任謝百三。而另一篇則出自上海外國語大學負責政治思想工作的黨委書記吳友富。前者說,如今的中國人所生活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五千年來所未有的「盛世」。另一位吳書記覺得龍已經無法代表今天的中國形象,要「與時俱進」。要發誓為中國人民設計一個新的國家形象,丟掉舊的龍的形象。這兩位都是上海的文人。出現這種笑話其實也並不奇怪,因為,上海這個地方的文人就這德行,就一直有這種劣根性。

從中國近代以來,上海這座城市便慢慢成了中國歷史舞臺的風雲之。100多年來,它的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權勢人物轉瞬即逝。在此種環境中,上海文人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其他地域難有的劣根性,即,好為當局歌功頌德、阿諛諂媚,還有朝秦暮楚這樣另外一些根深蒂固的騎牆秉性。為了在十裏洋場能有一席之地,海派文人常常喪失了一個人最基本的廉恥。

幫閒是海派文人一個與生俱來的劣根性。

最有名的要數前不久剛剛去世的張春橋,和他的另外三位同道。這四位上海的文人,在文革期間呼風喚雨,犯下孽債無數。

如今,當上海再次成為當今的全國經濟中心時,這塊地方的文人也是人氣直線颮升,一個個紛紛粉墨登場,各種奇論紛紛出籠。完全可以斷言,海派文人的這種劣根性也將更加暴露無遺。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大國崛起》和中共垮臺
帛色斷黃疸
【風雲人物】書畫兼備的米芾
【專欄】傅國湧:郁達夫的文人風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