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5位傑出亞裔藝術人才風雲榜

人氣 10

【大紀元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近日亞太藝術( Asian Pacific Arts)網站列出 2006年 15位最有成就的藝術界人士,他們從事電影、圖解小說、歌曲與服裝設計等工作,有的已家喻戶曉,有的正嶄露頭角。他們贏得各種獎項,躊躇滿志,彰顯了亞洲人或美籍亞裔人士多才多藝的一面。以下是 該15位人物的簡介。

奉俊昊(Bong Joon-ho)

奉俊昊還只是個青年,但是如果他願意,他已經可以倘佯在他的榮銜下過安逸的日子。不過我們很幸運,因為韓國要有產品,因此每一個導演與編劇就繼續提供一些好的影片。 2006年,奉俊昊編導《駭人怪物》 (The Host)一片,劇中的怪物比魔斯拉或哥斯拉更聰明,讓觀眾幾乎擠破了售票口。在駭人怪物肆虐首爾之前,奉俊昊曾編導《殺人回憶》 (Memories of Murder) ,其手法完美無瑕,劇情縈懷難忘,另外還有《綁架門口狗》(Barking Dogs Never Bite) 一片,亦屬卓越超群。他洗鍊精緻的製作手法,使他在韓國榮獲美譽,歷久不衰。

賈樟柯(Jia Zhang-ke )

如果你能舉出一位當今世上的電影導演有比賈樟科還優秀的,請恕我們難以苟同。他以執導《三 峽好人》(Still Life) 而獲得第36界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他擅長拍攝靜物,用來突顯人們所容易忽略的事實,就像忽略三峽地區人民的生活一般。他最近一直主張在中國要想提升電影藝術, 就必須要有獨立製作的能力。這不是在說教,而是闡述實情。因此我們相信他的大規模、小資本的電影,將繼續揭發今日中國每一件真相與謊言。

楊倫(Gene Luen Yang)

楊倫是舊金山海灣地區的高中老師,他溫文儒雅,白天教書,但是到了晚上,他搖身一變成為一位老道的漫畫家。他以亞裔美籍的出身,結合亞、美文化的特性,創造了「Loyola Chin and the San Peligran Order 」以及「 Gordon Yamamoto and the King of the Geeks 」等作品。2006年,他發表新作《美國出生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圖解小說,不但在漫畫界,即使是主流的文學評論界,也廣受好評。結果這是有史以來圖解小說首次被提名參加美國國家書卷獎中「少年文學類」的角逐。這是圖解小說藉由楊倫的幽默創作,終能跨進媒體主流的一年。

山下愛麗絲(Iris Yamashita)

克林伊斯威特所導演的電影《來自硫磺島的信》 (Letters from Iwo Jima) 其最佳劇本獎頒給日裔美籍的山下愛麗斯,可謂實至名歸,同時也將此二戰期間亞太戰爭的故事,震撼了日本人與日裔美籍人士。在北加州修習工程學及在東京大學學習期間,山下愛麗斯發現自己偏愛小說創作,她2002 年的劇本《東京旅客》,贏得「大熊湖劇本競賽」最高獎金。藉此她結識了保羅‧ 哈金斯(Paul Haggis) ,並協助他研究《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 的編劇。也就是在保羅的引薦下,愛麗斯得以成為《來自硫磺島的信》的劇作家。可以預盼的是,在克林伊斯威特盛名的大力指導與推銷下,愛麗絲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西達斯(S.R. Siddarth)

2006 年salon.com 網站將西達斯(S.R. Siddarth)列為年度風雲人物。他出乎意料的幫助民主黨的Jim Webb當選參議員,使民主黨的席次比共和黨多出一席,在國會獲得主導權,改變了美國的歷史。20歲的西達斯是印裔美籍攝影師,是維吉利亞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共和黨的參議員喬治‧亞倫不經意的在白人群眾演講時,指著他說「讓我們歡迎這位猴子(macaca) 」之語,這種種族歧視的稱呼,使他陰錯陽差的成為媒體英雄,也造成喬治‧亞倫黯然落選,失去日後角逐總統大位的機會。外界很少論及他在影帶曝光造成轟動時的正義直言,以及為華盛頓郵報寫評論的事。網站上說他拍攝喬治‧亞倫時手在發抖,實在算不上是甚麼專業的攝影師。攝影機或許在晃動,但是他在支持亞倫參議員的群眾中受辱之際,並未將攝影機放下回嘴,也未羞慚離開,更未干涉演說,只是繼續將亞倫攝影入境,剩下的,則由歷史來論斷。

林詣彬(Justin Lin)

繼林詣彬以獨立導演的《人海奇花》與《明日好運到》成名後,2006年他以《征服怒海》及《速度與激情:東京漂流》兩片電影闖入好萊塢。嚴格的說,這兩部片子未獲太大的好評,但他成功的把諸如宋江(Sung Kang)、方羅傑( Roger Fan)及迪拜仁(Brian Tee)等人,安置在顯眼的角色。特別是在《東京漂流》一片中,證明林詣彬能夠擺脫製片場的爭執,不落素套的開創新局。結果該片在全球賺了 1億 5700萬美元。如今他回到他的老行當與《明日好運到》原班人馬拍攝《結束遊戲》(Finishing the Game),在聖德西 (Sundance)首映。

蒂帕‧梅塔(Deepa Mehta)

蒂帕‧梅塔是印度裔加拿大籍的導演。生命與藝術之間的界線細微難辨,梅塔所導的片子證明此言不差。在電影界,她呈獻印度人的性格與故事,探討諸如兩性、性慾、人 權、宗教差異等禁忌的題材。在攝影機背後,她也因這樣的特質而受到死亡威脅、產品延誤與人們的抗議。她揚名國際的《元素三部曲》共有三部片子,分別是 《水》(water)、《地》(earth)與《火》(Fire),這些片子都展現她追求自由表達,對抗印度反對聲浪的意志。身為印度裔的女導演編導,《水》對梅塔而言是一項嘲諷,但它能殺青上演也是一項奇蹟。2000年,她拍攝《水》時飽受印度地方政府與民眾的阻撓,不得不終止,最後偷偷摸摸的於2003年在斯里蘭卡完成。梅塔體現了一個信條:拍片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承諾。

姬蘭‧德莎(Kiran Desai)

2006年姬蘭‧德莎以她的小說《繼承的遺失》(The Inheritance of Loss)獲得英國的布克獎。她現年 35歲, 是印度公民,在美國有永久居留權。這部小說是她在哥倫比亞大學時開始寫的,故事發生在喜瑪拉亞山下,是一部滑稽感人的家庭傳奇故事。紐約時報的圖書評論極 力讚揚這是一本探討當前全球議題,諸如全球化、多元文化、經濟不平等、基本教義派與恐怖攻擊的小說。但在獲獎之後,德莎面臨當地人民燒書、抗議破壞形象的 問題。德莎澄清這是她本人的小說,故事與她的家族淵源有關。無論如何,夾雜著毀譽,這本小說在 2006年發生了影響力。

劉德華(Andy Lau)

2006年釜山國際電影節頒佈「亞洲年度電影製片獎」給劉德華。他在香港的連續劇與電影界享有盛名,同時也是中國流行音樂界的「四大天王」之一。鮮為人知的是,這幾年他大力支持獨立製片人士,尤其是陳果導演的片子。過去兩年,他與人合組映藝娛樂有限公司 (Focus Films Limited),與金村影視公司 (Golden Village Pictures) 資助六位香港及東南亞的新銳導演拍攝一系列影片, 受到好評。其中《瘋狂的石頭》( Crazy Stone)一片在中國大陸打破票房紀錄。雖然這是映藝公司的成果,不算是劉德華的功勞,但劉德華憑藉其聲名,在整個製片過程與全球的觀眾間,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鄭有傑(Cheng Yu-Chieh)

鄭 有傑的電影處女作是他大學一年級時所導演的《一年之初》國語片。他說話溫文,長於思考,擅長運用影片表達少數族群與台灣國際地位等的複雜問題,同時他以混 合適的語言,在真假虛幻間,提供台灣電影界一個有趣的新方向。《一年之初》是他將多重的主題,以抒情空靈的手法在跨年夜的二十四小時之間同時展開,深具創 意。他榮獲第八屆台北電影節的劇情片獎,他已嶄露頭角,預料未來會又更多的佳作出現。

明安蔻(Min Un-ok)

也許你從未聽過明安蔻的名字,但是你應該看過她的作品。她是韓國一些最有名電影的藝術指導,現正負責韓劇《宮》的奢華設計工作。她捨棄在首爾的真實皇宮, 以自己的觀點創造出皇宮的生活、高貴的服裝、華麗的建築,並融合西方與韓國的要素,將皇宮裝潢出驚人獨特的風格。此外,她有許多參與古裝戲的經驗,擔任過 林權澤所拍的「春香傳」藝術指導,而且也因參與拍攝朝鮮王國時代的驚悚片《血之淚》而得獎。

奈特‧ 薩瑪蘭(M. Night Shyamalan)

今年,沒有一個導演像奈特‧薩馬蘭那樣遭到娛樂界媒體痛批的。部分是由於他自我貼金寫了一本對抗迪斯奈的書,部分是由於他那部耗費鉅資的《水中的女人》現代版神話故事老套拙劣,其中的 一些怪物取名又猥褻怪異之故。其實《水中的女人》導的不算差,而他也善於操弄媒體,因此不免會有一些失控。不過,他不是個安分坐等媒體來批評他的導演,希 望他不會因為犯了一些錯誤,而離開他在這個圈子掌舵的地位。好萊塢需要像他這樣特立獨行的人。

曼陶沙(H.P. Mendoza)

一片描述一個舊金山寂靜的柯馬 (Colma)小鎮情節的歌舞片,在菲裔美籍作曲家曼陶沙機巧融合的歌詞下,卻奇蹟般的醒人耳目,演出成功。曼陶沙在 2006年獲獎的Colma: The Musical歌舞片原本是他為朋友寫的戲謔性的歌曲,但在王理查 (Richard Wong)的導演下,成功的製成年輕人的歌舞片。評審團認為曼淘沙的曲調動人心弦,讓人「真想跟著唱」。曼淘沙分別獲得舊金山、洛杉磯、聖地牙哥三地的亞美影展特別評審獎。他乘其成功之勢,計畫獨立製作一張新的流行音樂集《流行音樂就是一切》(Everything is Pop)。讓我們期待這些突梯滑稽音樂的來臨吧!

和田惠美(Emi Wada)

自從 20年前和田美惠為黑澤明所拍的片子得到奧斯卡服裝獎之後,她的東方服裝形象歷久不衰,使她忙碌異常。自 1990年代末期以來,她除了為張毅謀所拍的《十面埋伏》外,很少參與電影工作。 2006年,她低調的參與田壯壯所拍的《圍棋大師吳清源》(The Go Master)。另外,她為加州歌劇院所上演的《教皇的加冕》 (The Coronation of Poppea),以及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上演的《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其服裝設計之奢華,引人注目。前者展現她對 羅馬暴君尼祿時代的奢靡觀點,後者以600 套服裝襯托出秦始皇時代之輝煌。雖然評論家對這兩齣富麗的歌劇無甚好評,但一致對其服裝風格印象深刻。如果觀眾只重視覺而不重內涵,則和田美惠在服裝風格的表現,絕對是一把好手。

李安(Ang Lee)

李安導演2006年絕對是揚名立萬,登上了頂峰。他在2000 年以導演中國片《臥虎藏龍》而功成名就,如今他又以引領爭議的《斷背山》而睥睨美國電影界。在此之前,他於1995 年導過古典名片《理性與感性》,於2003 年導過大資本額的《綠巨人》。他開創格局,兼容並蓄的導演才能,使他贏得奧斯卡導演獎,並榮登時代雜誌的100位名人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東方舞情 風采盡現 亞洲表演藝術節登場
仙笛--蓮花藝術團
太平歌詞  名段欣賞《數字歌》
推廣崑曲藝術 台北崑劇團三月開研習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