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專家擔心黎巴嫩政治危機導致經濟崩盤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1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儘管阿拉伯聯盟設法打破黎巴嫩親敘利亞與親西方陣營之間的僵局,真主黨領導的反對勢力呼籲支持者二十三日進行全面罷工,總理辛尼奧拉領導的政府則敦促民眾正常作息。黎巴嫩的緊張情勢再度升高,飽受戰火蹂躪的經濟可能因此崩盤。

去年七月因越界挑釁而與以色列爆發衝突的真主黨,在停火後要求取得更多內閣席位未果,不但在十一月間率同聯盟的六位部長先後辭職,更發動大規模示威,抗議辛尼奧拉及其盟友在它與以色列衝突三十四天期間協助敵人。

真主黨領袖納斯拉勒自十二月初發動支持者聚集貝魯特市中心抗議,強調黎巴嫩需要一個不受外國影響的新政府。並且誓言繼續群眾抗議要求西方支持的辛尼奧拉政府辭職。

辛尼奧拉則指控真主黨試圖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造成一九九○年結束黎巴嫩十五年內戰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甚至有人擔心內戰再度爆發。

阿拉伯聯盟在獲得敘利亞的支持後,積極協調黎巴嫩兩派打破僵局並籌組全國團結政府,但是迄無結果。

由於數以百計的反政府抗議民眾搭起帳篷占據貝魯特市中心,當地的商家和餐廳被迫關門歇業,一般民眾也難以進入商業區。

黎巴嫩經濟部長指出,無論是抗議或暴力造成的擾亂,每天都造成黎巴嫩經濟大約七千萬美元的損失。

不少商家指責政府任由抗議者長期示威擾亂經濟,也有許多人批評政府不減輕稅賦或提供其他誘因協助小型企業渡過戰火帶來的難關。

貝魯特市中心在一九七五至九○年的內戰中遭到破壞,經過十多年的重建原已恢復舊觀,並再度成為觀光客,尤其是來自波斯灣地區阿拉伯遊客最青睞的旅遊景點。

但是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在二○○五年二月遇刺引發貝魯特市中心大規模的反敘利亞示威抗議,經常讓當地陷入停頓狀態。

去年夏天真主黨與以色列爆發三十四天激烈戰火,又毀了貝魯特原可吸引一百萬遊客的觀光季節。

黎巴嫩旅館協會會長艾契卡說:「我們百分之四十的營收來自七月和八月,我們原先預期貝魯特會有一百萬觀光客,結果是看到一百萬人成為難民。」

他又說,目前黎巴嫩各地旅館的住房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我們原本預期十二月會有三、四十萬觀光客,卻來了四十萬名示威者。」

艾契卡說:「我們現在不是遭到以色列人攻擊,而是受到內部的攻擊,由於黎巴嫩的內戰歷史和它造成的不確定,這對我們造成更大的損害。」他估計,約有一萬五千名觀光業員工也許會在二○○七年初失去工作。

此外,黎巴嫩政府已無法提供民眾適當的基本服務。例如,大多數家庭必須在國家電力公司停電時仰賴社區的私人發電機供電,因此每個月都會收到兩張電費通知單。

普受歡迎的電台叩應節目「大家吐苦水」主持人納斯指出,他接獲民眾的抱怨後就會打電話詢問部長或主管官員。他說:「他們作出許多承諾,但是並未採取什麼行動,好像國家並不存在,也找不到人負責。」

希望全面改革的政府已在本月初宣布一項計畫,準備將負債累累的電力公司等公用事業民營化、出售兩家行動電話公司以降低名列世界前茅的電話費率,同時保證進行若干社會改革,但是計畫中也包括加稅措施。

在主要工會聯合會的號召下,數百人九日聚集貝魯特抗議政府的經濟改革計畫。他們拒絕接受增稅、調高燃料價格與民營化的提議,同時要求提高低收入員工的薪資。

辛尼奧拉政府對此表示,這些改革是刺激經濟成長與緩和黎巴嫩四百十億美元債務負擔的必要措施。

然而,真主黨支持的此一街頭抗議不只對經濟改革嗆聲,也要求取得更多內閣席位和權力,否則它將致力推翻政府。

無黨無派的經濟專家哈姆丹說:「雖然政府由於嚴重的社會危機已開始注意社會改革,預料一般家庭的負擔會由於增稅和物價調整而加重百分之十五。因此反對黨抗議是對的,不幸的是他們並未提出對策,光是批評改革計畫並不夠。」

哈姆丹認為,要避免經濟崩盤就得進行某種改革,否則「我們會看到一波波的失業潮,數以千計企業將會關門,生活品質也會惡化。」

相關新聞
中縣府危機處理  及時阻父帶三子女跳海悲劇
衣蝶廠商籲力霸債權銀行支持重整
王又曾夫婦落跑  台駐外機構全面警戒
組圖:洞庭湖生態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