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民主轉型過程 各界批評是改革泉源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顧恆湛台北二十八日電)總統陳水扁今天表示,過去六年來,他積極促進媒體的開放,希望可以在台灣見到一個公平、開放、中立與自由的媒體環境,也寄望可以對媒體建立一套公正的監督機制。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各界的批評與指正是台灣民主不斷前進改革的策勵泉源。

台灣民主基金會上午頒發第一屆「亞洲民主人權獎」給總部設於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 (Reporterssans Frontieres, FSF),陳總統出席頒獎時,做了以上表示。

陳總統說,二00六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的評比報告,台灣從五十一名進步到四十三名,排名於日本的五十一名與美國的五十三名之前。台灣作為亞洲地區民主國家的一份子,應珍惜得來不易的媒體自由與民主果實。

他表示,目前全世界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社會。在亞洲,媒體自由仍然有一些國家遭到箝制與壓迫。一直到今天,全球至少還有一百三十名的記者因為其工作而被羈押,其中,中國是世界上羈押記者人數最多的國家。

他指出,在中國仍然有許多人因為捍衛新聞真相而被以洩露國家機密罪名判死刑。誠如「無國界記者組織」所言,「囚禁或殺害記者就是迫害見證人的行為,也嚴重威脅全世界的資訊權利。」

陳總統說,二00六年「亞洲民主人權獎」的設立,代表了台灣在國際社會致力於推動民主的承諾與責任。相信台灣對於民主自由價值的恪遵與實踐,可以在國際社會發揮正面的影響力。

陳總統表示,「無國界記者組織」獲頒這個獎項,是歷經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希琳.艾巴迪 (ShirinEbadi)等多位國際人權專家人士的推薦,以及獨立公正的審查委員會評選結果,代表了該組織在亞洲區域提倡媒體和言論自由的工作和成效,獲得高度肯定。

他說,「無國界記者組織」積極戮力捍衛人權與民主價值,不但具體展現在奮力營救深陷專制獨裁政權之苦的媒體人權鬥士,以及持續對於民主國家媒體自由的監督檢視行動上,對追求民主深化與鞏固的「人權亞洲」而言,尤其深具意義與貢獻。

陳總統說,希望「無國界記者組織」的獲獎,能讓所有媒體人體認到在全球化的時代媒體所擁有的力量、以及相對的責任,並繼續發揮影響力,對社會發展、政府良善治理、公民社會的建立、轉型正義的實踐,擔任最佳的監督與催化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