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國際戰略應採攻勢 多凸顯中國不民主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顧恆湛台北二十九日電)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羅致政今天表示,台灣以民主崛起作為國際戰略時應該更具攻擊性,採取守勢是不夠的,民主對西方人權國家而言是理所當然,台灣應該凸顯中國的不民主面向,才可以顯現戰略的效果。

民主進步黨舉辦「台灣民主崛起的現實與展望」系列研討會,下午邀請多位學者針對「台灣民主崛起的國際戰略觀與自我區域定位」議題提出討論。

羅致政說,台灣民主作為一種戰略,也要具可操作性,例如多強調中國的宗教和新聞自由這塊;此外,台灣的選舉也可當成讓中國學習的事務,他建議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可在立委、總統選舉時,開放一定名額的中國學生來台觀察,民主不應是抽象的,應該化為可操作的。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顏建發表示,台灣在外交上要採更迂迴靈活的戰略,不但要鞏固邦交國,更要加強與非邦交國的互動,外交上要把國際關係的網絡整個鋪開來,過去台灣過於重視與美日同盟,投入多卻得到很少,且過於捲入對抗對台灣也不利,台灣的外交應評估清楚後再投入。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郝培芝指出,台灣民主的價值論述應思考如何和東亞國際戰略相配合,例如讓國際相信一個民主化的國家比較不易發動戰爭;在解決國際紛爭時,民主體制的國家可以循民主原則解決。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說,民進黨政府最近的外交戰略思考的方向是以「民主價值論」為主,意即不僅將民主視為降低戰爭的有效因素,還認為基於民主價值,民主國家的共同合作以建構一個有利於民主的戰略秩序是十分必要的,而不是消極不打仗而已。

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陳文賢表示,台灣讓國際社會對台灣是個國家的感受,似乎不夠強烈和深刻,在台灣的國名還是中華民國的情況下,國際社會若承認台灣,就等於承認兩個中國,使許多國家更加猶豫承認台灣,如何讓國際社會知道台灣對自己未來前途的主流民意,應是台灣在國際社會強化國家地位的一項作法,其中公民投票不失一項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