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挽救新生兒面臨倫理抉擇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3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斯格布爾2007年1月29日華盛頓報導)美國每年的400萬新生嬰兒中有50萬是早產兒,不到8個月就出生了。在這些早產兒當中,有40%的嬰兒一生永遠不能獨立生活。這些高危嬰兒為美國的家庭和社會提出了醫療和倫理兩難的問題。

*奇蹟嬰兒克拉拉*

生物倫理學教授魯斯.萊維.蓋爾在她的新書《高危嬰兒》中描述了醫學奇蹟給高危嬰兒、他們的家庭以及社會帶來的難以料定的結果。不過,其中的一個奇蹟發生在女嬰克拉拉身上。克拉拉患有先天橫隔膜穿孔。蓋爾說:“她生下來就得動手術,希望這種手術能讓她恢復正常。”

克拉拉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住了3個星期。重症監護病房為像克拉拉這樣患有重病的嬰兒、伴有遺傳異常的嬰兒,或是那些急需醫療救治的早產兒提供救護治療。

克拉拉的故事有一個完美的結局。蓋爾說:“她現在好極了,完全恢復了健康。這個星期她剛剛渡過了12歲生日,她現在是個快樂的女孩。”

*並非每個故事都有完美結局*

不過,蓋爾也告訴我們,重症監護病房也可能給新生兒帶來厄運。這些嬰兒是被救活了,但將來可能面臨痛苦的一生。

蓋爾說:“特別是在美國,我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來討論遭受痛苦的問題。讓一個嬰兒遭受痛苦意味著甚麼?讓孩子的家庭、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其他所有關心他的人因為這個孩子遭罪而感到痛苦,這又意味著甚麼?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更多的討論,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艱難的抉擇*

父母往往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個小時或是頭幾天就必須作出決定,怎麼樣做對孩子和他們自己來說是最佳選擇;既然做了決定就要承受這個決定帶來的後果。

蓋爾說:“在我的這本書裡,一位母親對我說:『每次我把管子從孩子的喉嚨裡插進去給他進食的時候,我都覺得我在折磨他。到了後來,我感覺我在和其他人一起折磨他。』還有一位父親對我說:『我的孩子被救活了,但是卻沒有得到拯救。』”

*社會和家庭的責任*

蓋爾指出,選擇安寧療護,讓病情非常嚴重的孩子自然死亡,這個問題在母親懷孕期間就應該討論,但事實上人們很少這樣做。她說,家長和社會都沒有為嬰兒出生時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做好思想準備。

蓋爾說:“整個社會都沒有意識到這麼多嬰兒一出生就處於危險之中,他們都沒有思想準備如何給孩子將來提供適當的教育。我覺得,如果我們事先充份瞭解會有多少嬰兒將來會需要各種各樣的特殊教育,社會就可能準備得更充份一些,這樣每件事情就不用等到最後一刻才解決。”

相關新聞
台二代新生兒篩檢 拒驗15項罕病
華盛頓故居埋藏櫻桃 250年後仍保存完好
金山灣區FASCA舉辦新生培訓成果展
金冠獎得主陳英琴談「新台灣食品」創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