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廠關閉衝擊… 鄰近20餘下游業者 勢將出走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歐祥義/台北報導〕鋼鐵與石化兩大產業,維繫著大高雄地區的經濟與就業,如果因為台灣中油高雄煉油廠關廠,在缺乏替代料源情況下,位於高雄仁大石化工業區二十餘家石化廠,也將在民國一百零四年時與中油一起關廠,共同走入歷史,對大高雄的經濟、就業與社會安定將造成難以估計的衝擊。

高雄廠是中油發跡地,原是日治時代一處小型汽油摻配廠,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中油最大的煉油、石化生產基地,是中油最重要的生產廠。

中油高雄廠與鄰近石化下游業者的關係只能用唇齒相依來形容,中油煉製出來的烯烴原料透過盤根錯節的管路,直接輸送到這些石化廠,從而培養出台灣實力雄厚的石化產業,在民國六十、七十年代,這些石化業是台灣出口創匯最主要產品。

石化業者希望高廠就地更新,延續南部石化產業。且當年行政院承諾高雄廠遷廠的時空背景,是台塑六輕根本尚未進入市場,當前政府對石化產業的政策,是「適度擴充規模維持雙石化體系整合發展、維持中油體系的石化業在大高雄地區發展,讓中油、台塑兩大體系進行良性競爭」。

高雄廠若是遷廠或關廠後,高雄廠及仁武、大社和林園石化業的數千億生產設備將閒置荒廢,極為可惜與不經濟。以中油為中心的石化體系經營困難,更將西進中國,造成南部石化相關產業空洞化。

高雄經濟活動與就業人口,長久以來一直是以鋼鐵與石化兩大產業為主要基石,石化業若因中油高雄廠的關廠而整體出走,直接的衝擊就是造成十餘萬的失業人口與社會問題,政府稅收也將嚴重短少,南台灣的政治經濟秩序可能因此瓦解,這都是可能引發的效應,政府高層必須審慎因應。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