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政院指出:三中交易 余建新倒赚3.1亿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台北报导〕针对国民党与中时集团董事长余建新的“三中交易案”,行政院党产处理小组近日有新发现。政院发言人谢志伟透露,根据华夏投资财报资料,余建新最后不仅未费分毫取得中视,与国民党买卖之间,还倒赚三点一亿元。

由于国民党出脱三中过程异常复杂,行政院党产处理小组也透过律师团仔细详查与推演,才在最近更明确掌握背后的交易方式。行政院发言人谢志伟强调,政院已做好准备,不排除随时提告。

具对价关系 政院拟提告

谢志伟说,三中案看出国民党与余建新间狼狈为奸,以党政军退出媒体作为幌子进行假交易,等于一边贱卖党产,另边是贱卖报格。他也质疑余建新协助国民党规避广电法规与不当党产的追查,已是有清楚的“对价关系”。

他描述,2005年12月廿4日余建新旗下的荣丽投资与国民党的中投签订购买中广、中视及中影等三中的华夏投资公司股权,总价金为新台币四十亿元,并且承受华夏五十三亿元的负债。这九十三亿元为余建新取得三中的成本。

不过,有别于一般商业公司交易必须在悉数清偿所有价款之后才转移所有权的常态,党产小组发现,国民党在余建新仅支付四亿元的签约金,就赶忙在当年12月廿6日办理过户;同样模式也发生在赵少康购买中广的过程。

根据华夏投资2006年的财报,华夏股权从余建新手上再转给陈明晖后,华夏名下的中影及中广,分别以三十二亿元与五十七亿元卖给正葳集团郭台强与飞碟集团赵少康。加上余建新最后在三中交易账面上支付拥有中视的十六亿元,三中的最终交易价格为一百零五亿元。

若进一步细究华夏的财报,余建新购买华夏四十亿元,支付的十六亿元实际仅现金付款八点九亿元,其他七点一亿元为转移华夏拥有的京华城等债权给国民党的光华投资;余款廿四亿元则由赵少康向华夏购买中广的价款,作为约定债权债务同样转给光华。

然而,三中交易价格为一百零五亿元,但余建新取得成本仅九十三亿元,来往之间便出现十二亿元的价差。

交易出现12亿价差 余实付8.9亿

党产小组再从华夏财报发现,余建新透过赵少康购买中广应付给华夏的廿四亿元债权转给光华,免除自己要付清的尾款。上述十二亿元的价差扣除掉余建新自己购买华夏实际支付的八点九亿元,余建新到头来不仅未费分毫,轻易拿到中视,一买一卖之间,还倒赚三点一亿元。

党产小组的律师团成员指出,国民党把市场价格可以卖到一百零五亿元的三中,以九十三亿元折扣价卖给余建新,已经明显图利余建新。对华夏的原始股东光华、中投、乃至国民党自己,也都构成了刑法上的背信罪。

谢志伟更不客气表示,这足以解释为何中时在这段期间挟其媒体公器,多方打击政府,这不仅对政党竞争不利,也冲击到民主。

国民党称司法解决 中视不回应

〔记者田世昊、贺姮燕/台北报导〕对行政院的指控,国民党发言人苏俊宾表示,这些质疑可交给司法机关认定,但在司法机关未裁决前,行政院就给民间企业与国民党戴帽子,已失去政府机关的行政中立。

中视公关室主任郑大智则回应,“中视为上市公司,股权资讯透明,交易一切公开合法,其余问题无法回应”。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