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國藥廠中國市場投資大 阻礙重重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恩婕報導) 近年來,中國的新生一代逐漸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他們愛喝星巴克咖啡,喜歡別克轎車,麥當勞在中國已開了800家分店。但同時中風、心臟病及糖尿病等西方常見病也開始困擾他們,氣喘、癌症及肺部疾病發生率節節高漲,他們成了全球各大藥廠如輝瑞(Pfizer Inc.)、強生(Johnson & Johnson)及葛蘭素(GlaxoSmithKline Plc)未來市場開拓的目標。

用藥習慣難改

雖然如此,中國消費者並不習慣服用西藥,他們相信中藥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均衡。

30歲的行銷主管程珂琳(Colleen Cheng)與陳安琪(Angel Chen)住在北京,她們穿著時尚,英語流利,絕對可以出入於紐約或倫敦的咖啡廳。她們每月花費數百美元購買草藥、針灸及補品,從不買西藥。如果感冒了,珂琳會把生薑泡在可樂裡煮著喝。失眠時,安琪會喝中國白酒,不吃安眠藥。珂琳說,雖然中藥的藥效很慢,但我們一直持續吃,因為我們相信中藥對整體的健康較好。

中國的父母承認西藥效果較快,對癌症及愛滋病毒也比較有效。但傳統中藥已有數千年曆史,花費較少,也沒有毒性副作用。

珂琳在最近一次的泌尿道感染時,嚐試使用抗生素。她說,當病毒產生抗體而導致身體機能失調,她會再轉回中醫草藥療法。安琪65歲的父親採用西藥治療高血壓,當血壓降低之後,他也轉用傳統療法來維持治療效果。

西藥投資龐大 阻礙重重

人口近三億的新生一代,平均每人每年的西藥的消費金額僅10美元,而在美國,每人每年可達900美元。根據IMS Health的資料,兩年內中國將會成為全球第五大藥品市場。

美國的醫療研究公司IMS Health表示,美國及歐洲市場已經成熟,藥品銷售成長緩慢,因此,中國市場對西方製藥廠來講誘惑裏極大。

西方製藥廠為了抓住市場機會,在過去15年中,他們已投資了10多億美元,僱用了大批的銷售代表,提供醫生研究補助與招待參加海外醫療會議等等。但他們在中國遇到的阻礙非常大,包括專利保護不足,非專利藥(generic)1、仿冒藥及流行中醫草藥治療、禁止在藥局作消費性廣告等問題。

另外中國每個省份或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批發商及藥局經銷網,製藥廠必須與7400個經銷商打交道,而美國僅有三大全國批發商。

製藥廠必須提供好處讓醫生開立他們的藥物,有些當地藥廠的製造成本很低,他們可以送很昂貴的禮品如勞力士手錶,或招待醫生家人到海外旅遊。然而,為符合美國法律關於行賄的規定,西方製藥廠僅可以招待醫生參加醫學會議,或僱用他們參與醫藥試驗。

15年來,輝瑞在中國已投資了五億美元。為了順利銷售,輝瑞公司帶著醫生及行政人員到大連的工廠參觀,其科技及安全規定完全比照美國的工廠,藉以說服醫院藥品品質良好,否則輝瑞就必須以比當地藥廠更低的價格來投標。

倫敦的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自1993年開始在中國投資,金額已達四億美金。今年中國藥品管理當局主管因收賄被判刑,中國製非專利藥的安全性也倍受質疑。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