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從世界商業領袖看中國

黃飛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5日訊】“歐洲民調:中國是世界第二強國,美國居首”,這是十幾天前頗讓中國人勃起的一則新聞;可就在幾天前,又出現了這樣一則新聞“25人當選全球商界領袖,大陸富豪無一人入選”,那些剛剛勃起的同志們看到這則新聞肯定很快變成了陽痿。當然,諸如此類的矛盾宣傳我們還可以找到很多。正如有人指出,在歷史教科書中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民族之一,而在政治教科書上目前的中國人卻又成了素質低劣的人,不適合實行民主政治。我們要問的是,難道中華民族退化了不成,以前還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民族之一,現在卻成了素質低劣的民族;我們還要問的是,你們總宣傳社會主義是一種更為高級的社會形態(至少比資本主義高級),按照邏輯中國應該不配選擇你們所宣揚的高級形態──社會主義的,可你們又說這是中國人自己的選擇。

這可真奇怪了。

其實,大陸富豪無一人入選,這完全是正常的,中國沒有一位富豪可以列於這25位真正的值得尊敬的“資本家”當中。因為如果不改變目前的政治制度(專制制度)和經濟制度(權貴資本主義),別說是2007年大陸富豪無一人入選全球商界領袖,即便是再過20年、50年、100年,公平地說永遠也不可能出現一位全球商界領袖。確實,中國從來就不缺乏優秀的人才,可是中共當局那個醜陋的政治制度造成了一個逆向淘汰的人才機制──天才遠走他鄉為異國服務,留在國內的人才被埋沒,奴才和蠢才則步步高升。當然,這還不是對人才最殘酷的扼殺方式,而是愚民教育扼殺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自由思考的能力。

而經濟制度呢?用四不象的國有經濟掌握著大量的壟斷資源,水潑不進針插不進,留給民營經濟的空間還有多少呢?象這樣的經濟制度,能產生出世界商界領袖那才是怪事呢!當然,中國並不缺乏大型企業,但是用權力來分配資源有何值得稱道呢?如果能夠實現真正的市場經濟,讓民間資本能夠進入,我們有理由相信同樣的資本、同樣的資源創造出的效率肯定比現在要多得多。可能他們會告訴我們,這樣國有經濟的地位就沒有了。我們要說的是,別拿著國有經濟和人民利益這套騙人的鬼話來糊弄國人了。說了幾十年的國有經濟和人民利益,我們不得不問的是,中國的老百姓究竟享受著了什麼國有經濟的好處呢?打著國有經濟的幌子,先是用暴力手段將國人的私產剝奪,接著用剪刀差剝削農業發展農業,然後又是欺負工人賺取廉價勞動價值,最後又通過重組、上市、戰略投資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現代金融手段將黨產化為私產,完成了資本的置換。

當主流媒體用歡欣雀躍的筆調描繪著XX公司成為了亞洲最賺錢的公司時(如今年的工商銀行,往年的中石油),我們要問的是,這些公司這麼有錢,而這些錢跑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擁有著幾大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擁有著幾大亞洲最賺錢的公司,老百姓還是讀不起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為什麼農村八億人口還沒有任何養老保障,為什麼大學生還是就不了業(連被剝削的機會都沒有)以至於大學成了最大的性實習場所?

在“25人當選全球商界領袖”當中,唯一一位來自華人世界的是香港的李嘉誠先生。雖然我們不敢猜測成長在大陸的李嘉誠會是怎樣,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如果李嘉誠不是出生在香港,而是在“紅太陽”照耀下的“新中國”,那麼今天這份名單裏邊怕就沒有這位華人的名字存在了。因此,我們不得不慶倖幸好有那麼一、兩個小島散落在外,游離於“鐵幕”之下,成為了中華民族的驕傲和榜樣,同時也重重地煽了當局一記耳光──那些所謂的民族劣根性和國民性不過都是藉口罷了。同樣,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早在幾十年前,中國沿著“那可惡的資本主義道路”往前走,今天大陸又怎會沒有李嘉誠呢?早在1949年處境艱難的國民政府時期,這片動盪的土地上便出現了陳光甫先生這樣真正的金融家(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還沒有一位真正的金融家),還有盧作孚先生這樣的大實業家(抗戰時期這位大“資本家”將自己的私人船隊投入到解決國內的運輸問題上,為打敗日本作出了不朽的功勳,可有多少人記得呢?)可是在1949年後的“高級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大陸中國人的智商何以每況愈下呢?

這讓我想到了諾貝爾獎。對於諾貝獎,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酸葡萄心理者有之,到這兩年也就認命了(其實以中國籍獲得諾貝爾獎早已有之,只是度量狹小的當局政府不願意承認罷了)。可是,以中國人的智慧並非沒有能力拿到。否則怎麼會有李政道、丁肇中等六位美籍華裔獲得諾貝爾獎呢?否則怎麼會有高行健以華語寫作獲得諾貝爾獎呢?否則怎麼會有達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呢?無它。還是那個扼殺人才的政治制度(以此衍生出來的教育制度)。其實,在戰火中的國民政府咬緊牙關為中共當局培養了很多諾貝爾苗子,可惜一場場的運動和人禍將這些人才全部摧毀。即便是當局頗為得意的“兩彈元勳”還不是國民政府培養出來的人才。

所以,在這樣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下,想要培育出世界商業領袖,那反而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當然撇開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中國的富豪們也依然沒有成熟到可以擔任世界商業領袖。說到世界商業領袖,顯然不是說誰有錢誰就擔任領袖,否則怎麼會是蘋果的總裁呢?《財富》雜誌把影響力定義為影響別人行動的能力,範圍從一個公司、一個行業、國家經濟甚至全球經濟。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富豪夠得上這個影響力,即便他們比上榜的人更有錢。

再回過頭來看看此次《財富》雜誌評選的25位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在25位全球商界領袖當中,美國占了18席,比例為72%;從產業上來看,這18位領袖佔領的行業為高科技、新聞、金融、石油、電氣、日用品、零售業、飛機製造、飲料產業和娛樂行業,除了鋼鐵和房地產行業之外,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從傳統工業到現代高科技行業,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幾乎在所有的行業中都可以看到美國人的身影。而這其中,高科技企業以電腦和互聯網產業為主,有五家之多;金融以投行為主(非傳統金融行業),有五家之多。

反觀中國大陸富豪們的產業卻以房地產為主。當然,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那麼多房地產富豪們,誰又敢說自己是清白的呢?在一個權力掌握著資源,尤其是將土地作為稀缺資源、公民沒有土地產權而權力又不受制約的時候,腐敗的產生是必然的,於是通過腐敗滋生出一個個的富豪。看看最近報導的碧桂園零價格獲得土地便看見一斑了。

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出,美國依然是世界經濟的絕對領導者,在各個領域依然佔據著絕對的優勢;美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再是產品,而是以創新為主角的高科技行業和可以撼動全球經濟的金融行業為主導。這樣的優勢不但在中國面前是巨大的,即使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美國依然走在了前列。其實,從經濟的發動機──科學技術來看,美國人依然走在了世界前列。這可以從每年的諾貝獎獲得者看出。到目前為止,至少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諾貝獎被美國人獲得,尤其是從2000年開始美國人包攬了大多數有關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在經濟學方面更是每年都可以看到美國人的影子。所以美國有如此強大的經濟體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局常以製造大國自豪,可是很遺憾的中國的經濟增長點似乎不在制造業,而是在諸如碧桂園這樣以圈地為己任的房地產行業上。我們可以拿出哪個製造企業與寶潔相提並論呢?我們擁有據說是全球最大市值的石油公司,可它能夠與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通用電氣相提並論嗎?據說我們有全球最大市值的銀行,可它能與高盛和摩根相提並論嗎?我們據說有民族品牌(宗老總就是拿著這點煽動民族情結)的哇哈哈,可它能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相提並論嗎?我們有被當局奍養的一大批報紙,可它們能與美國的新聞集團相提並論嗎?

那些以唱衰美國為己任的媒體可以休也,你們應該多關心一下中國的經濟:究竟怎麼了?然後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我們與美國的差距究竟有多遠?

(2007年12月3日)

————————————————————

【附件】全球25位元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

日前評選出了全球25位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蘋果公司行政總裁約伯斯居首,百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英德拉.諾伊是唯一入選女性。唯一上榜的華人是排名12的香港長實主席李嘉誠,而在全球聲明遠播的“中國大陸富豪”群體,則無一人入選。

《財富》把影響力定義為影響別人行動的能力,範圍從一個公司、一個行業、國家經濟甚至全球經濟。不過,該雜誌同時也指出,比起傳統中以權貴和威嚴為特點、舉鼎拔山般的影響力,現代商界領袖的影響力更多地閃耀著個人精神魅力的光輝,因為對個人而言,他們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正變得越來越校。

1、蘋果董事長兼CEO斯蒂夫.約伯斯(SteveJobs)
2、新聞集團主席兼CEO默多克(RupertMurdoch)
3、高盛全球董事長兼CEO勞爾德.貝蘭克梵(LloydBlank-fein)
4、Google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EricSchmidt)、Google創始人兼產品總裁拉裏.佩奇(LarryPage)、Google創始人兼技術總裁塞吉.布林(SergeyBrin)
5、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兼CEO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
6、埃克森美孚董事長兼CEO萊克斯.蒂勒森(RexTillerson)
7、微軟主席兼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Gates)
8、通用電氣董事長兼CEO傑夫.伊梅爾特(JeffImmelt)
9、豐田汽車總裁渡邊捷昭
10、寶潔董事長兼CEO雷富禮(A.G.Lafley)
11、思科總裁兼CEO錢伯斯(JohnChambers)
12、香港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嘉誠
13、沃爾瑪CEO李.斯科特(LeeScott)
14、印度安賽樂米塔爾公司CEO拉克希米.米塔爾(LakshmiMittal,印度首富)印度
15、JP摩根總裁兼CEO傑米.戴蒙(JamieDimon)
16、惠普董事長兼CEO馬克.赫德(MarkHurd)
17、波音總裁兼CEO詹姆斯.邁克納尼(JamesMcNerney)
18、必和必拓CEO高瑞思(MariusKloppers)
19、黑石集團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Schwarzman)
20、TelMex及Carso基金會主席卡洛斯.薩利姆(CarlosSlim,墨西哥首富)
21、Cerberus公司CEO斯蒂夫.費伯格(SteveFeinberg)
22、百事公司董事長兼CEO英德拉.諾伊(IndraK.Nooyi)
23、塔塔鋼鐵公司董事長拉丹.塔塔(RatanTata)印度
24、迪士尼CEO鮑勃.伊格爾(BobIger)美國
25、LVMH主席及行政總裁納德.阿爾諾(BernardArnault)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美專家對十七大解決中國通脹不樂觀
中國經濟偏熱堪憂  專家多倡加息
花旗:未來中國股市調整對經濟影響輕微
林麗美:美國經濟 搖搖欲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