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拆匾事件爆流血衝突 馬陷政治地雷陣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2月7日訊】(亞洲時報 方德豪撰文) 台灣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她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典型的板塊碰撞下產生之大陸邊緣島嶼。在政治上,她也在泛藍和泛綠兩大板塊碰撞下踽踽前行。台灣執政民進黨當局為了拆除台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牌匾,其實正是台灣藍綠兩大板塊摩擦的一個延伸。

關於這次拆除「大中至正」牌匾事件的前因後果,空戒僧君的《藍綠決戰「大中至正」》 一文,已有詳細介紹,在此不贅。姑勿論台灣教育部門的理據是否合理,一個客觀的現實是,這種意識形態的爭論,歷史認知的爭執,可以說是有利於民進黨的。

連月以來,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努力往中間路線靠攏,他在日本表示任內不跟大陸談統一問題,在入聯公投問題上跟民進黨起舞,一再主張全力打拚經濟,都是希望凝聚社會共識,擺脫選舉陷入族群或統獨爭論的漩渦。這種策略,基本上是奏效的。民調顯示,國民黨正副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蕭萬長的支持率,仍領先於民進黨正副總統參選人謝長廷、蘇貞昌。所以,因為年青的中間選民在選舉中的作用愈來愈明顯,連謝長廷也不得不往中間靠攏,力排陳水扁的壓力,強打放寬兩岸經貿限制牌。

入聯公投雖未能挑起爭端,但這次拆除「大中至正」牌匾事件,卻成功地讓處於台灣政治深層的兩大板塊再次「運動」起來。無論「大中至正」四字意思是否有被曲解,無論泛藍群眾承認與否,「蔣中正」始終是一名獨裁者;即使馬英九努力向中間路線靠攏,但其「道統」卻是來自這名獨裁者無疑。(馬英九曾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並在蔣經國的提拔下以34歲之齡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

若說馬英九在「首長特別費」一案被控偽造文書及貪污是讓他失去「政治小白兔」的道德光環,拆除「大中至正」牌匾事件則足以使他陷於「獨裁政權餘孽」的泥漿。

在政治上,這次事件就跟鞭蔣介石屍一樣,馬英九若避不回應,就似是默認民進黨說法,勢必遭遇深藍反彈;泛藍支持者若出現暴力行為,則又會激化和撕裂藍綠的矛盾。所以說,這次事件不能不算是馬英九通往總統之道上的一道重要考題。

佛學上有一種說法:種了一個因,必有一個果;只是,這個果,很難預測會在甚麼時候出現在誰身上。蔣介石容許二二八事件,他所種下的因,很可能會在馬英九身上看到其果。台灣遠見雜誌民意調查中心11月26日發佈的2008年總統大選競選指標分析顯示,現階段預測總統大選的得票率為:國民黨正副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蕭萬長58.6%,民進黨正副總統參選人謝長廷、蘇貞昌為41.4%,這是連續第4個月呈現馬蕭配得票率下滑,長昌配上升態勢。可以預期,愈接近明年三月,藍綠的差距極可能進一步縮小,甚至進入統計學上無法準確推算結果的誤差範圍之內。

當然,泛綠方面也不是完全沒有失分的可能。在台灣民主紀念館(前稱:中正紀念堂園區)前,6日發生民眾駕車衝撞媒體記者嚴重流血事件。此人是否是泛綠支持者,是否蓄意衝撞群眾仍未有最後定論,但其後續發展對政治的影響卻是值得關注的。

就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該國曾成立了一個「真相暨和解委員會」;它的作用就在於社會各方就歷史真相尋求共識;更重要的是,社會各方能就此共識達至真正和解。就台灣曾出現的威權政治以及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裡的角色,台灣民眾顯然仍意見分岐。這種深植於潛意識裡的分岐,在台灣兩大政治板塊仍然非常活躍,所以台灣社會經常出現這種政治餘震。(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