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者:台湾潜藏海啸威胁 莫轻忽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何宏儒台北五日电)“台湾不会遭受海啸袭击”,国立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研究所助理教授吴祚任表示,这是错误认知。他表示,中大正建置海啸资料库,预计1年后可将海啸袭台所有因子纳入模型;再配合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妈祖计划”(海底地震观测系统),将可提高海啸预警效率,争取反应时间。

一般人以为台湾地形特征不易造成海啸侵袭,不过吴祚任表示,文献记载的袭台海啸可追溯至1661年;另1782年和1867年也分别有文字记录可查。

吴祚任并以2006年12月26日,发生在屏东外海的地震为例指出,该地震规模仅7.0、震源深度35公里,应不易形成海啸,但据气象局潮位站资料,该地震确在恒春南湾后壁湖纪录到40公分海啸波高和20分钟海啸周期。

由于国际间针对海啸预警研究,较少触及近期才被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确定为高危险地区的南中国海地区(马尼拉海沟),他认为,相关国际监测合作及资料库建置刻不容缓。

吴祚任指出,中大分析袭台海啸潜在因子,认为约需搜集到4、5百笔的计算量,才能建置完整海啸预警资料库。他说,中大目前仅完成台湾东海岸80多笔资料建置,要建构完整资料库,预计还需1年时间。

他强调,预警资料库完成后,将可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由电脑抓取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是否形成海啸,以及海啸可能侵袭的地区和程度,以争取预警时间。

而当海啸发生后,民众只能“以位能换取动能”,他说,“远离海水、往高处移动”是逃生唯一方法。他认为,台湾应仿效日本政府做法,在海啸危害潜在地区搭建强固的观光塔,以应急时所需。

吴祚任并建议,在海岸周边架设浮标侦测系统,未来如能配合气象局预定建置的海底地震观测系统“妈祖计划”,更可进一步提升海啸预警机制。

不过,负责“妈祖计划”规划工作的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许树坤指出,由于经费缩减不少,第一阶段的实体工程是否依原规划完成,恐有变数。

许树坤说,“妈祖计划”规划在东部外海布建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第一阶段预定从宜兰头城外海往东布建90多公里、往南延伸到南澳后,再往北绕回头城,形成一圈状系统。

许树坤表示,该计划第一阶段为期3年,分年编列预算。今年初计划开始执行后,预定年底可完成路线调查和公开招标,明、后年执行实体工程和仪器布放、系统连线。

他说,“妈祖计划”原希望在地震较频繁的东海岸先行试验,再视执行成效推广到台湾西南岸。不过,研究团队预估,光东海岸由宜兰到台东外海的系统建置,就约需经费新台币16亿元,但目前只编列第一阶段第1年预算1.6亿元,就算第2、3年编列同额预算,顶多也只有近5亿元经费,计划内容势必被迫一再修改。

许树坤指出,2006年12月26日恒春大地震,导致民宅倒塌、电力中断,甚至造成民众生命财产损失。由于该地震发生在屏东外海,而气象局未建置海底地震仪,测报资料因此不够精准。他强调,台湾位处地震带又四面环海,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布建绝对有其必要。

吴祚任统计指出,1989年至今,接受国科会补助、直接从事海啸研究的学界人士仅10人;而近期有能力投入相关研究的学者也仅35人。他感慨,相较潜在威胁,台湾投入海啸预警研究的人力、物力,实在不成比例。

他说,有别于近岸海啸可能仅有不到10分钟的应变时间,如果海啸来自远海并获有效预警,则至少可争取数十分钟,将可大幅降低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