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身處爭議風雨 杜正勝以多讀冊超越自我心情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日電)依舊是唱「快樂的出航」、「港都夜雨」,教育部長杜正勝卻有不同的心境,在九日晚上教育部的尾牙宴,他細近來在面對各種爭議的心情,最後結論則是「還是要讀冊(讀書)」,因為讀了很多書,就把外界的風風雨雨當成是小孩子的遊戲,對有些媒體報導,瞭解各有立場,也就沒有芥蒂。

從「三隻小豬」是否成語?到高中新修課程的歷史教科書高一下學期中國史的孫中山不再叫國父以及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叫日治取代日據,再到「台灣教育記事」手札出版,杜正勝都引起有褒有貶的旋風。

在尾牙宴裡,杜正勝說,許多人常把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來議論,他則常常把政治問題當成學術問題來討論,而所引起的爭論,自己常常懷著「隨時可以打包走人的心境」,否則「那裡能夠做春秋大業」?

的確如此,杜正勝從二00四年五月二十日接掌教育部兩年半多以來,堅持推動國中畢業生報考的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加考國文作文,並將從今年九十六學年度高中職五專招生依據的基測正式加考國文作文;另外,高中畢業生升學大學依據的指定科目考試,終於由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會員大會通過將於九十八學年度的指考開始加考公民與社會考科。

這兩大不涉統獨意識形態的教育措施,都是為了提升學子運用語文的能力與公民意識,勢必在教育史上記上一筆。

對於不同媒體的褒貶,杜正勝說,人能相聚相處是緣分,最重要的是真誠,他也相信媒體記者和他一樣真誠待人,「但這個真誠到寫新聞時就走樣」,主要就是記者寫的新聞到媒體的編輯作業時,可能訂了不同的標題,大多數讀者可能不會細看新聞報導,卻會瀏覽標題,因此,標題的影響大過記者的報導內容,他可以理解不同媒體有不同立場,因此,心中沒有芥蒂。

講話直接、不掩飾的杜正勝同時說,「他是各部會最有新聞性的首長,對媒體記者報導有很大的幫助」,也因為他的新聞性,文教記者就有很多「業績」,「可說媒體記者從他這裡得到薪水」,他甚至指批判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媒體資深記者其實是「杜派」,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不過,這位資深記者稍後搶了麥克風,引述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日,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並說他是「杜康派」,巧妙的化解「杜派」的標籤,杜正勝也含笑以對。

自認也是性情中人的杜正勝再次強調,面對各種爭議,他能夠不在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於未來,抱著隨時可以打包袱走人的心情,而尾牙進入尾聲時,仍不忘教大家一句優雅的閩南口語,可說三句不離推動本土教育的本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