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東山之畫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本真東京攝影、報導)提起東山魁夷,不少中國人、特別是畫界人,應該是耳熟能詳。他自1971年開始爲奈良唐招提寺鑒真和尚「禦影堂」繪製障壁畫,前後耗費了11年的時間,於1975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山雲》、《濤聲》;1980年完成第二期工程《黃山曉雲》、《揚州薰風》、《桂林月霄》等;1981年完成鑒真和尚廚子繪《瑞光》後,大功告成。至此,東山魁夷登上了戰後日本畫的最高峰。

  而作品曾深深感動了東山魁夷、後來並成爲東山岳父的川崎小虎,則比較少爲中國人所知。實際上,川崎把現代的感性溶入到日本畫的傳統中,大大開拓了日本畫的表現。其以歷史和傳說爲主題的羅曼蒂克的大作和謳歌平凡生活中的喜悅主題的作品,表現出藝術大家的純真而爲人喜愛。雖然幾乎沒有直接指導東山日本畫技法,川崎把作爲日本畫家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潛移默化傳達給了東山。

  1926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的18歲的東山,初次看到帝國美術院展覧會中川崎的作品《西天求法》就深爲折服。而1940年與川崎長女結婚時,其父生意失敗靠借貸生活、東山自己也是流浪漢樣的生活,川崎卻只是恬淡地對來求婚的東山說,對藝術家來說這樣無所謂啦,吃得十年苦,才能有所成就。

曾感動了東山的川崎作品《西天求法》,在繼續感動後來人 。那是川崎最初的水墨畫作品,以簡潔的輪廓線描繪僧人的臉、手和駱駝背負的行 李,表現了中國古代高僧爲了求法不畏艱辛、勇猛精進,跨越高原、沙漠,前往西 域求取佛典之旅。(大紀元)

  日本畫用色非常細膩,觀川崎、東山之繪畫,可以感受其率真,作品之淡雅與靜寂,韻味濃郁,表現出大和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一種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深依戀和淡淡傷感,絢爛之極又複歸於平淡,撼動人心。

  看其畫作時,突然聯想到以前看翁倩玉板畫,那種清澄的畫面,是否也從東山的作品中吸收了養分。

  川崎小虎和東山魁夷展繼新年前後的東京展之後,還將於4月在山梨縣立美術館、7月在岐阜縣美術館展覽。

觀東山魁夷作品《年暮》。(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曾獲頒官方藝術大獎的畫家和田義彥遭人檢舉剽竊義大利畫作疑雲,在日本備受爭議一週之後,日本文化廳今天召開審查會,決定取消頒給和田的藝術選文部科學大臣獎,這是該獎成立至今五十六屆,首度撤回獎項。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