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歲月──過新年

阮英賢

標籤:

很快新年又到,把我的記憶拉回到兒時過年的情景。自小我在香港長大,新年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當時香港華洋雜處,很多落腳者都是從中國逃耒避赤禍的,過年節氣氛很濃厚。

父母告訴我們,中國舊時家家都在年三十晚團年飯前拜祭祖先三代,在分枝了的大家族,各房子孫都聚集在長房處舉行拜祭,然後吃飯。而大年初一又要再拜祖先才過新年。

我爺爺在晚清當過幾年道臺,他又是康有為的學生。清朝倒後,爺爺沒官做了,便做洋煙草生意,免不了有很多交際。康有維在生時,住在上海「康園」,爺爺在年初一必會給老師拜年。有一年還帶著三歲的爸爸去給師公拜年。據說師公拍著爸爸的頭說:大鵬展翎,振寧高飛!

而我媽出生於講究禮制的官宦家庭,她說百多年前未有照相機,家裹的祖先樣貌是裱手繒彩畫,稱為神像。男的必是穿清官服戴官帽,女的是明式的鳳冠霞配。因清朝入主中國後,立下條例允許男降女不降,所以漢女婚嫁可穿明朝衣服裝飾,去後也穿明服飾配合其夫官階。真是生前當官,去後也官模官樣呢!(曾鬧過笑話,有些西人不知道,去古董店買過這類神像當作畫往家裹掛呢!)

1949年前,我家還在大陸,那時族人年三十晚便將三代的祖先神像掛上拜祭,一家族上上下下是熱鬧而又講規矩。可惜爺爺和外公都是很早過身,我們沒得見過。否則由他們來道煙雲往事一定令小輩聽得津津有味。

新年前,家家都耒個大掃除。我家每年會擺桃花和水仙,桃花樹在新界元朗買,總有六尺多高。媽媽必會買幾盆桔、芍藥和大黃菊擺在花園裹,挺有氣氛呢!年糕和薰魚更要早早準備,我家的蘿蔔糕和特製的薰鯪魚是很出名的,每年必備送給眾親友。五十年代,香港很多食肆辛苦一年都趁此時休息數天,年二八或二九收爐,初二或初四開市。所以家家戶戶便得準備充足食物過年。

除夕的團年飯循例必有薰魚、白切雞、燒肉、圓蹄、蝦、鮑魚、臘腸臘鴨、海參髮菜蠔鼓等好意頭豐富菜式,飯後便吃湯團。然後,大人和傭人們又忙不停炸油角,竽絲,糖環等,小孩在旁邊看著玩,忙至午夜二點多,才換上新睡衣,面巾,拖鞋,帶著期待心情去睡。

大年初一,很早就給遠近的爆竹聲吵醒,我們七兄弟姊妹換上新服給爸媽拜年。給爸媽敬的茶是放了紅棗和蓮子的,爸爸必然寫些揮春貼在門兩旁。我們愛在花園燒炮仗玩遊戲,記著守規矩,不說不吉利的話,也不吵架。這天有很多人耒拜年,媽媽自小注重家教,我們亦要出耒給客人拜年。

年初一吃飯必加一道齋菜,爸爸也一反過往的嚴唆,允許我們玩「狀元籌」,是一種幾十隻竹牌例出的科舉制功名官位,最低由秀才,舉人等等一直上至狀元的玩意,由擲六隻式仔的大細組合決定,那時除夕新年必有這玩意。爸爸說其實有一種叫「陞官圖」更好玩複雜,但祗有做官的家庭才懂得玩,因官位煩多冗長,例舉出清朝官制,不像狀元籌那麼簡單。

年初二必是眾親戚耒拜年吃晚飯,又是熱鬧的一日。那五六位叔婆,姑婆,姨婆等愛聚在起吱吱啞啞的輕談淺笑說一些我七八歲小孩想八卦但聽不太懂的語言。我問媽媽,她說那些是官話呀。

對小孩而言,新年就是在拜年擾擾嚷嚷的熱鬧開心中渡過。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人生日,爸爸必帶我們去遊虎豹別墅。我每次都看得心驚肉跳,那裹展現十八層地獄,即壞人受惡報的刻像,爸爸用此方式教育我們不要做壞事,應敬神信佛自省,因果善惡有報。

現在移居加拿大,過新年遠不如在港熱鬧,但將這些傳統習俗講給我的孩子們,仍覺回味無窮。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龍年趣談 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生肖變蝸牛
瑞典收到各國民眾寄給聖誕老人的信 包括台灣
組圖:歐洲各地聖誕燈飾欣賞
布置聖誕樹燈飾常犯的錯誤 可能引發火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