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便秘有多種 怎可一瀉了之?

人氣: 74
【字號】    
   標籤: tags:

便秘是臨床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或糞便乾結。習慣性便秘病程長,易反復,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受便秘困擾的人越來越多,且女性患者占多數。雖然許多人深受便秘困擾,對便秘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往往自主地購買一些清腸排毒的藥物或保健品緩解一時症狀,達不到治本的目的,如果用藥不當,更會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中醫對便秘的治療強調需從整體出發,針對病因,調節飲食、運動、情志等,遵照「保胃氣、存津液」原則,合理用藥。筆者認為,便秘至少由以下四種原因引起:「腸胃積熱,氣機郁滯,陰血虧少,陰寒凝滯」,簡言之即「熱、鬱、虛、寒」,從辨證論治的觀點出發,切忌不看患者具體病情「一刀切」一瀉了之!

這裏列出相應的症狀和治療建議,供大家參考,您可以對照自己的症狀,瞭解大致的治療和調理方案。

一、胃腸積熱導致的便秘

患者大便乾結,伴有頭痛身熱,心煩易怒,口臭、口苦、口渴咽乾、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常見於中青年男性,患者可因煙酒過度,飲食過量,嗜食辛辣,以及長期熬夜、加班或起居不規律,導致腸胃實熱或陰虛火旺,耗傷腸液,大腸失濡,燥屎內結,產生便秘。

治療建議:

「瀉潤同行,攻守兼顧」——既要瀉熱通腑,又要潤腸滋陰。可用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也可用麻子仁丸(大黃、枳實、厚朴、麻仁、杏仁、白芍、白蜜)等,根據患者情況酌量加減。如患者便行乾澀、肛裂出血,宜加入有止血功用的地榆、槐花和滋陰藥物。目前各醫院的常規中成藥如三黃片、複方蘆薈膠囊等也 對此症,但應注意其中寒涼成分多,不可久用,瀉過則傷陽傷氣。

二、氣機鬱滯導致的便秘

患者大便或乾結或黏滯,患者常自覺腰腹脹滿,脅肋作痛,形體臃腫,常伴有愛歎氣、生悶氣,情緒焦慮,食慾不振等。常見於中年婦女或工作壓力大、長期伏案工作、精神緊張的辦公室人士,患者或鬱怒傷肝,或憂慮過度,或久坐少動,使氣機鬱滯,大腸傳導失職,上下不通,產生便秘。

治療建議:

舒肝理氣,助力開塞」——解除鬱結肝氣脾氣,加快水穀運化,升清降濁,可用芳香行氣的藥物舒肝和胃,推動氣機運化,使大便形成和排出更加通暢。過去臨床常用六磨湯(檳榔、沉香、木香、烏藥、枳殼、大黃),但方中大黃容易損傷津液,不太適合婦女和工作壓力容易出現陰虛的人士;也可用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樸、橘紅、當歸、甘草、肉桂或沉香)為主方,並加枳殼、升麻、桃仁、芍藥等,加強行氣活血功效。

三、氣血虧虛導致的便秘

患者排便週期長,多日無便意;或雖有便意但臨廁努掙乏力,排便艱澀不暢,便質並不乾結;或大便乾燥如球,時斷時續,常有排不淨之苦。嚴重者便後汗出氣短心慌,頭暈眼花,更有人長期便秘導致脫肛、臟器脫垂。此種情況常見於老人或多病、體弱之人,以及產婦和手術後患者等。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女性為了減肥而節食,因為吃得較少、少運動、造成腸道蠕動的速度緩慢,體虛乏力,中氣不足,大便自然容易硬結且難以排出。

治療建議:

「培本通便,增水行舟」——此種便秘最忌以瀉攻之,《醫宗必讀》說:「老年津液乾枯婦人產後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秘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並指出:「此類便秘誤用硝黃利瀉,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湯加蘇子、橘紅、杏仁蓯容,倍用當歸。」如氣虛便秘可用黃芪湯益氣潤便,血虛便秘則可以潤腸丸以養血潤便。此外還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適量飲食,確保營養均衡,體力充沛。

四、脾腎陽虛導致的便秘

患者大便並不硬結但久便不出。患者面色蒼白或萎黃,或腹部發涼隱痛,或腰脊冷痛,腸鳴轆轆但矢氣未作,且小便清長、畏寒肢冷,當屬陽虛冷秘。

治療建議:

「強腎健脾,溫通開秘」。中醫認為腎在下而主氣化,脾居中而司運輸,津液充,氣化行,則大便調暢。對於此種便秘,同樣以補益為主,溫陽化氣,可選濟川煎 (當歸、肉從蓉、牛膝、升麻、枳殼、澤瀉),並酌情添加肉桂、首烏、核桃肉等,同時注重從飲食中加強溫補,通過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綜上,便秘的治療方法是多樣化的,不能盲目地一味使用瀉下藥物,如果使用在虛秘治療中,就有加重便秘的可能。

擅自服用通便藥物或保健品的人也不少,許多患者「用藥後確實能瀉個痛快」,但更多人則「一吃上就不能停藥,一停過不了兩天又便秘」、「一天跑廁所好幾次,小腹和肛門總是隱隱墜痛」、「拉肚子拉得人整天沒精神」等。需要提醒大家,濫用瀉劑,傷氣耗液!大多數所謂通便排毒之品含有潤滑性瀉劑和刺激性瀉劑,長期服用,一則腹瀉導致體內營養的大量流失,二則引起機體對藥物的依賴性:腸胃對瀉藥的刺激敏感度降低,腸蠕動逐漸減慢,導致便秘越來越重。

另外,便秘雖然只是描述了排便的狀況,但是與很多內科疾病息息相關,如果長時間便秘,應當到正規醫院早日做進一步檢查,儘早查明病因,防止貽誤病情。

文章來源:人民網 《中國醫藥指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