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見聞(3):中印經濟發展的不同和矛盾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7日訊】(BBC記者蒙克 印度孟買報導) 今天是我來孟買的第三天,剛從文化震撼中緩過勁,開始欣賞孟買這座城市。

孟買的主要建築都是英國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半個多世紀的雨打風吹,使孟買像穿印度沙麗的遲暮歐洲美人。相比之下,充斥歐洲建築的舊上海經過大興土木開發後,更像個美人經過劇烈的整型手術,無論審美如何,技術上算成功了。孟買威爾士親王博物館當中有專門介紹孟買歷史的照片陳列,黑白照片顯示100-200年前的孟買有相同的歐式建築,公園綠地,跑馬場,更加平靜優雅。

印中工商會

今天的孟買更加熙熙攘攘,規模比過去不知大了多少倍,而且到處是市場、商販和人流。早上我出發去見印中工商會的總裁路上驅車一個多小時,到了附近又問人,打電話,費了許多周折總算找到。這就是印中工商會負責人拉馬錢德蘭(Ramachandran)先生說的,印度的問題主要是操作實施方面的問題。名片上、互聯網上標明尼赫魯大街多少多少號,可無論開車的小司機多著急,就是橫豎找不到,看他急得就像《智取威虎山》裡的小爐匠拿錯了聯絡圖。

印中工商會負責人拉馬錢德蘭。(BBC)

印中貿易的結構多少說明了來兩國經濟模式的區別,即中國經濟發展側重製造業,印度側重服務業。印度向中國出口的原材料居多,中國出口加工產品居多,而且兩國貿易在過去一兩年中的增長率均為50-60%。服務業和信息產業發達為印度解決大學生畢業幫了大忙。工商會負責人說,印度大學生不像中國大學畢業生(據報導去年中國數百萬大學畢業生當中大部分面臨就業難問題),他們沒有就業問題,即使是高中畢業生也幾乎能夠保証找到工作。

兩國比較

當然印度有印度的問題,服務業不能像製造業那樣牽動多種產業,創造就業能力遠不如製造業。在中國沿海製造業基地解決大量來自農村的低技能工人的就業問題的同時,印度卻無法解決大批城市貧民和無地農民的就業,因為像信息軟件行業,甚至從歐美外包來的電話中心行業,都不是印度農村人口所能勝任。印度的服務業更多地讓有良好教育機會的中產階級受益。而中國的製造業則更多惠及低技術工人和農村人口。

城市貧民無法享受印度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帶來的好處。(BBC)

看來那種繞開製造業,直接搞服務業的策略不是沒有問題,在印度這個問題尤其突出。來印度前,倫敦皇家戰略問題研究所的亞洲項目主任普裡斯對我說,印度最大的問題就是基礎教育和衛生保健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勞動力素質,是印度經濟持續發展的瓶頸。但這次印中國商會的經濟專家卻說在初等教育上印度不如中國﹔但是衛生保健方面,中國不如印度。

就我個人浮光掠影的感覺而言,印度貧困人口同富裕精英脫節的距離更大,似乎在提高初級工人素質方面,印度面臨的問題多過中國。當然中國初級勞動力素質還得益於改革開放前比較平等的教育和衛生保健制度,現在大搞市場經濟的中國在教育和保健方面出現巨大社會差異,似乎在向印度靠攏。但是在印度,由於左派政黨參與執政,許多甚至長期在共產黨控制之下。這些左派政黨一般而言反對推進自由經濟的舉措,但是他們卻在維護社會機會均等方面起到健康的平衡作用。

在繁忙的市場,物質的追求與精神的追求和諧統一。(BBC)

經濟特區

時下印度也在大搞經濟特區,但是在孟買附近的特別開發區跟中國的開發區比都是「彈丸之地」,大小比不上中國的大學校園。經濟開發區在中國經濟增長中起了重要作用,現在印度政府也採取類似的鬆綁政策,試圖在開發區吸引直接外國投資,改善印度薄弱的基礎設施以及創造就業。但是政府的自由經濟舉措受到左派政黨,甚至國大黨的攻擊,說厲行改革的政府在「反對窮人」。

就在昨天,印度快報報道說,印度Trinamool地區的國大黨領袖瑪瑪塔女士反對印尼投資在當地為建經濟特區徵用農民土地,她說:「除非我死了,否則不要動農民的土地。」她曾經因為反對徵用農民土地建造小型汽車廠而絕食抗議25天,這位性格剛烈的婦女上次絕食後身體沒有痊癒,現在再次發出強烈的反對聲音。這事要是放在中國,就是「反對改革開放,反對黨和政府」,而且一錯再錯,黨和政府會如何處理這種人,是禿子頭上的虱子,再明白不過了。

說來很諷刺,在印度這個資本主義國家,有馬列共產黨在地方執政並且參與聯合政府,但在標榜社會主義,大力推行市場經濟的中國,卻已經沒有了社會主義的政治空間。許多印度人同印度工商會的Ramachandran一樣,對中國經濟迅猛發展表現出某種矛盾的態度,一方面他們十分羨慕中國的快速經濟增長,一方面也意識到這種迅猛增長背後的支持是一個高度集權的政府以及對弱勢群體和個人權利的粗暴侵犯。另外一個矛盾的地方是,他們意識到社會權利要依賴經濟條件的改善,但是像印度那樣協商妥協各種權利又會妨礙經濟決策以及雷厲風行地貫徹發展方針。

孟買市中區貧窮的工人階層居住區(非貧民窟)(BBC)


世事亂如麻,經濟問題也是如此,身臨其境當中的感受會更深。印度的經濟發展對印度經濟專家來說,就像相互矛盾的綜合症對醫生一樣,在治療一種症狀的時候,可能還要擔心不要使另外一種症狀惡化。也許是這種複雜性使得中印除了發展貿易,更有必要借鑒吸取彼此的教訓和經驗。最近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理德曼對印度媒體說印度價格廉價的綠色經濟前景令人激動。印度孟買街頭的許多交通運輸仍然依賴人力和畜力,不知道這算不算價格低廉的綠色經濟。如果美國,加上中國,歐洲和日本,也效仿印度的綠色經濟,全球環境就不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了。不過美國評論家如此點評印度,似乎是站著說話不腰疼。(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印度見聞(1):「處女行」驚異多
印度見聞(2):印度的美女和印度的階級
世界最豪華火車在印度 如移動式五星級飯店
飛機遇到亂流的風險有多大? 應該擔心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