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記(八):「參觀疲勞」

標籤:

【大紀元2月8日訊】(BBC記者 王榮孟買報導) BBC推出「印度週」大型報導,對南亞次大陸這個正在崛起的人口大國從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各方面從多角度分析報導,跟讀者分享在印度的見聞。

阿妮塔﹒南蒂告訴我,印度人覺得自己患了「參觀訪問疲勞綜合症」。

阿妮塔是倫敦金融城駐孟買的代表(BBC)


在孟買見到阿妮塔時,她正忙著為辦事處找房子。地點選在孟買證交所所在的老金融中心,銀行和其他服務設施比較集中。那裡是老城,雖然跟正在成形的新商業中心相比顯得陳舊、灰暗,但不少大企業的總部都設在那兒,人氣較旺。

阿妮塔是倫敦金融城駐孟買的代表。這個辦事處今年1月19日英國財相高登﹒布朗訪印期間,獲印度政府批准成立。

孟買的另一個證交所,國家證交所,就設在新區,新樓新設備。但牌子不如孟交所響亮。近年來許多公司都選擇在兩個證交所都掛牌,所以國交所發展也比較快。但老牌子佔優勢,不言而喻。

言歸正傳。所謂「參觀疲勞綜合症」,是一句戲言,是指印度近幾年經濟騰飛,在國際上魅力日增,各國的各種代表團、參觀團、公司代表、政府官員、專家學者,還有媒體,都來印度「考察」。因為夏天太熱,所以都選相對涼快的冬季來。不少國際會議也在這個時候在印度召開。當然,冬季又是印度的旅遊旺季。

所以,像孟買證交所,印度幾大國際知名的公司,都有一批接一批的訪客。接待者以很高的頻率重覆大同小異的介紹、帶領參觀。就好像導遊日復一日講解故宮、長城或者大英博物館和西敏寺大教堂。接待參觀者或國際媒體記者,也許比審美更容易疲勞?當然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

印度熱

倫敦金融城現在設孟買辦事處(BBC)


「印度也該熱了!是時候了!」這是印度人的普遍看法,從上到下,從官員到學生。印度大公司海外並購、軟件公司全力向跨國公司排行榜衝刺、海外直接投資大增,這些都意味著對包括法律、保險、融資和投資在內的金融服務需求大增,機會大增。

倫敦金融城現在設孟買辦事處,它的新聞發佈稿上說,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推廣在英金融機構(無論國籍)的金融服務產品,增強英印雙向貿易和投資。

阿妮塔除了找房,還管建立企業數據庫,這是牽線搭橋的必要工具。她告訴我,孟買辦事處的大部分服務對象,將是在「走出去’方面最需要指點和幫助的兩國的中小企業。倫敦希望吸引更多發展迅速的印度公司前往上市,印度公司也有雄心向外擴展。

阿妮塔紅娘工作的一項關鍵內容,是要向印度企業介紹英國市場的遊戲規則和程序,幫它們確定較切合實際的目標,制定現實的項目進程計劃。這可以通過辦講座、送資料,幫助聯絡等方法做到。

難的是文化

「向來印度的外商介紹這裡的文化、習俗,讓他們適應印度特色,也是我的工作」,阿妮塔說。同樣,印度公司聽說在英國上市或者投資,有這個那個的手續、程序,需要那麼長時間,毫不掩飾的驚訝和失落,也是需要面對面做思想工作才能化解的。

阿妮塔的司機開車,跟印度所有的司機一樣,敢於超車。從郊區進市區,路上不斷遇到交通瓶頸。孟買的交通狀況糟糕,全世界都知道。因為它是個半島,土地有限,而人口、車輛增加速度快,基礎設施的改善又相對落後。

在第n次堵塞時,她告訴我,在印度辦事,光有「計劃A」不行,必須有「計劃B」。約好幾點碰頭,晚了是經常的。堵車、飛機誤點,還有諸如心態比較鬆弛,對截止期限不太在意的地方特色等,都會讓不瞭解印度的西方客商遭遇「文化震盪’,儘管英國對印度歷史淵源長,熟悉程度高,但知道是一回事,旅遊體驗是一回事,真正做起生意來,又是另一回事。

可不是嗎,那天從加爾各達到班加羅爾飛機誤點四個小時,那一天什麼都乾不了了。第二天約好10:15採訪,結果主人到11:15才送走上一批客人,因為他們的飛機誤點了,所以約會時間推遲,所以一切都往後推。關鍵在於這種因為交通耽誤會議、會面的情況已經成了常態。

但是,遇到堵車,計劃B,可以在車上發電子郵件,打電話嘛。約會推遲,因為堵車的原因,誰都不會在意。

也許,環境造人這句話,恰好可以用在這裡,為印度式的靈活機動、適應力強和敢沖敢拚的精神提供註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印度日記(一):加爾各達印象
印度日記(二):西古地區農村採訪
印度日記(三):新古印象
印度日記(四):農民與土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