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來中國七名部長遭到調整

標籤: ,

【大紀元3月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希望採訪報導)香港有媒體刊文說,中國國務院自2003年以來共調整七名部長及十一名直屬部級機構主管。其中一些高官因為腐敗而受到查處,也有的因工作不力而被撤換。

香港《大公報》星期二發表文章指出,本屆中國國務院由二十八個部級機構組成,其中有7個部門更換了部長,包括:商務部、衛生部、農業部、司法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和交通部,占國務院部委總數的四分之一。

在國務院的18個直屬部級機構中,更換第一把手的部門包括:工商局、環保總局、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體育總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及副部級的國家統計局、林業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和旅遊局,共11人。

文章認為,調換這些主管的原因:第一是到達退休年齡;第二、調任其它工作;第三、因病逝世;第四、因腐敗被查處;第五、工作不力被撤職或辭職。例如,在2003年薩斯疫情爆發期間,原衛生部部長張文康由副部長高強接任;原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因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而辭職。

有觀察人士認為,這些高官的調整體現了幹部年輕化、專業化要求,對貪腐官員的懲處,以及推行高官問責制。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就此採訪了旅居美國紐約市的律師葉寧先生,他表示—

葉寧:「從2003年到2007年,部委首長才換了1/4,根本稱不上大換血,是大公報聳人聽聞的說法,完全是輕浮不嚴肅新聞的做法。這一點和執行高官問責制、打造高效廉潔政府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一般各級官吏的任命都是通過黑箱作業、自上而下的首長任命制來完成的,所以它的結果就是缺少了文明社會的兩個保證:第一個是對選民負責;第二是規規矩矩地維護憲法和守法,在法律的軌道當中規範化地進行。這種大的問題不解決的話,那麼中共所謂打造高效、廉潔政府的決心永遠只能是一種決心而已。」

有分析認為,中國共產黨如果不從政治改革著手,廢除一黨專制,開放輿論監督,任何反腐條規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腐敗問題,不能平息民眾對共產黨的不滿。對此,葉寧認為—

葉寧:「從中國共產黨這個集權主義政黨成立以後就是靠運動來進行幹部制度的更替和變化的,中共的這種幹部輪替制度和幹部的任免基本上跟民意沒有任何關係,也不受任何獨立輿論的監控,所以它是在脫離民意甚至是背離民意的情況下進行的。」
報導說,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去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反貪局聯合會首屆年會和會員大會」上表示,中國把打擊腐敗視為工作重點,因為它對國家的發展、人民的根本利益,平等、公正、社會和諧和穩定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中國當局將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遏制貪污腐敗,改善反腐敗機制,並加強對官員的教育和監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上海肅貪風暴同時訪民檢舉貪腐被抄家
楚一杵:胡錦濤權力將被瓜分
大陸民眾痛恨貪腐 希望中共立即垮台
中國巨貪指中共司法不公拒遣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