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十二年國教政策觸及學區爭議 短期難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二日電)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端出「十二年國教」大菜,觸及高中職學區的敏感問題,引發各界討論,所謂「明星高中」或「菁英高中」也成了爭議箭靶,教育界人士認為這與社會期待有關,學區如何劃分也涉及複雜地區考量,短期內似乎難解。

年紀稍長的人大概對九年義務教育的推展有一定印象,隨著年代演進,不論是否免試升學,為了追求名校及名師,許多學生家長不辭辛苦的仿效「孟母」,寄入他人戶籍的「越區就學」問題仍然嚴重。

以北一女為例,校長周韞維明白說,北一女從未說自己是明星學校,而是學生家長對一所百年歷史的學校辦學有所肯定;成功高中校長朱燦煌也說,就如同歐美「哈佛」、「牛津」等名校,並不會因為其他因素而稍減成就,同樣的,一般學生家長對所謂明星學校的價值觀也不易打破。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明星學校不應該明文或表列化,這是社會的觀感及期待問題,就像過去各大學爭取排行及經費爭議一樣,誰入榜或誰不入榜,各校不會服氣,就算學校不作聲,學生家長及歷屆校友也忍不下這口氣。

因此,在政府宣布國教政策後,一般民眾產生了明星學區的迷思,房地產業者趁機放出特定學校周邊房市將飆漲的訊息,但是,就算劃定了學區,建國中學、北一女及成功、師大附中等名校仍擁有一定門檻,學區與名校入學仍不能劃上等號。

教育局主秘唐德智表示,以目前北市所劃定的北中南三區的高中適性學習社區,是依各區文化、生態、交通等狀況所劃定,作為社區高中的招生參考,而北一女等高中適用的是全市的「大社區」;若說未來採學區入學制,卻又要求某些學校釋出一定名額給其他學區學生入學,這就與現行制度相同,「換湯不換藥」。

教育局長吳清基也認為,入學機會均等的公平性很重要,但追求卓越的目標仍應兼顧,不能放棄。

唐德智也認為,教育部初擬以車程四十分鐘以內等標準來劃分高中職學區,在擁有捷運的大台北地區是不可行的,何況高職各校有不同科系、名額及資源,如何滿足學區內學子就學需求,更是一項複雜的大工程。

不論如何,若高中職入學確定採學區制,周韞維說,站在學校立場,她一定會對教育部適度表達意見;朱燦煌也認為,未來絕不可能因民眾房子買在學區內,就可保證進入某些特定學校就讀,因為明星學校的學區應該是整個大台北地區,學測上也應再加考其他項目,才能維持一定的基本門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