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十二年国教政策触及学区争议 短期难解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二日电)行政院长苏贞昌日前端出“十二年国教”大菜,触及高中职学区的敏感问题,引发各界讨论,所谓“明星高中”或“菁英高中”也成了争议箭靶,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与社会期待有关,学区如何划分也涉及复杂地区考量,短期内似乎难解。

年纪稍长的人大概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展有一定印象,随着年代演进,不论是否免试升学,为了追求名校及名师,许多学生家长不辞辛苦的仿效“孟母”,寄入他人户籍的“越区就学”问题仍然严重。

以北一女为例,校长周韫维明白说,北一女从未说自己是明星学校,而是学生家长对一所百年历史的学校办学有所肯定;成功高中校长朱灿煌也说,就如同欧美“哈佛”、“牛津”等名校,并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稍减成就,同样的,一般学生家长对所谓明星学校的价值观也不易打破。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明星学校不应该明文或表列化,这是社会的观感及期待问题,就像过去各大学争取排行及经费争议一样,谁入榜或谁不入榜,各校不会服气,就算学校不作声,学生家长及历届校友也忍不下这口气。

因此,在政府宣布国教政策后,一般民众产生了明星学区的迷思,房地产业者趁机放出特定学校周边房市将飙涨的讯息,但是,就算划定了学区,建国中学、北一女及成功、师大附中等名校仍拥有一定门槛,学区与名校入学仍不能划上等号。

教育局主秘唐德智表示,以目前北市所划定的北中南三区的高中适性学习社区,是依各区文化、生态、交通等状况所划定,作为社区高中的招生参考,而北一女等高中适用的是全市的“大社区”;若说未来采学区入学制,却又要求某些学校释出一定名额给其他学区学生入学,这就与现行制度相同,“换汤不换药”。

教育局长吴清基也认为,入学机会均等的公平性很重要,但追求卓越的目标仍应兼顾,不能放弃。

唐德智也认为,教育部初拟以车程四十分钟以内等标准来划分高中职学区,在拥有捷运的大台北地区是不可行的,何况高职各校有不同科系、名额及资源,如何满足学区内学子就学需求,更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

不论如何,若高中职入学确定采学区制,周韫维说,站在学校立场,她一定会对教育部适度表达意见;朱灿煌也认为,未来绝不可能因民众房子买在学区内,就可保证进入某些特定学校就读,因为明星学校的学区应该是整个大台北地区,学测上也应再加考其他项目,才能维持一定的基本门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