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陸超強沙塵暴襲台 出門莫忘口罩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6日報導】(大紀元綜合報導)大陸東北超強沙塵暴,南下席捲台灣,環保署表示,這是今年入春以來第3波沙塵暴,因為高壓南下緩慢,因此濃度也最高。同時,環保署呼籲有呼吸道疾病的民眾最好避免外出,或者戴口罩出門。預計17日下午台灣才會脫離沙塵的範圍。

環保署簡任技正張順欽表示,16日上午10時,金門、馬祖地區測得的空氣懸浮微粒濃度為每小時每立方公尺133微克、91微克,台灣北部的萬里、陽明山分別測得85微克、69微克。

他指出,以萬里、陽明山為例,16日上午的空氣懸浮微粒濃度較平時測得的四十幾、十幾微克高出許多,民眾出門已可感受到空氣品質變糟,傍晚沙塵暴影響台灣中部以北地區,台北市的空氣懸浮微粒濃度達到每小時每立方公尺150到250微克之間。

環保署表示,因大陸高壓移動速度變緩,預測17日下午台灣才會脫離沙塵暴影響,提醒有心血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民眾,或是老人、小孩等扺抗力較弱者,應盡量避免外出或從事劇烈戶外活動,一般民眾出門也宜戴口罩。

有關最新空氣品質現況,民眾可參閱環保署網站,網址http://www.epa.gov.tw,或利用免付費電話0800-231-260查詢。

新聞辭典:沙塵暴

沙塵暴是一種氣象災害,美國稱為黑風暴,表示塵沙自空而降,造成天昏地暗、白天也須點燈的風沙天氣。按照科學界定又依能見度分為揚沙和沙塵暴,成因都是由於本地或附近的塵沙被風吹起而造成的,其共同特點是空氣中懸浮顆粒增加,能見度下降,多發生在春季,揚沙能見度在1~10公里;沙塵暴則小於1公里。

不過,從2000年開始,中國大陸沙塵明顯變大,也引發學者激烈爭論,依氣象學者的說法歸咎於天氣周期的變化及聖嬰和反聖嬰現象擾亂了正常的大氣環流,加上華北及西北地區氣溫較往年增加,而降雨量卻減少,高地土壤解凍後乾燥疏鬆,便在強風作用下引起沙塵暴。但問題的關鍵還是與人類過度開發行為相關,隨著森林砍伐和草原開墾,大面積的植被都被破壞,造成土地沙漠化,直接使沙塵暴問題更加嚴重,值得有關當局的注意。(中央廣播電台)◇


入春以來最強的沙塵暴十六日開始影響台灣,環保署預測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將會提高,建議民眾出門最好戴口罩。//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