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孩童功能性心雜音 長大後就消失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二十日電)兒童心雜音是兒科門診時,常碰到的問題。醫師表示,時常遇到很多憂心的家長跑來,說自己的小孩經由學校的心臟篩檢報告得知有心雜音,進而到醫院接受複檢,但這類症狀幾乎都屬於「功能性心雜音」,會隨著年齡增長進而消失。

羅東博愛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簡仁宗說,每當學校進行健檢後,都會有家長心急如焚帶孩子到醫院複檢,表示有心雜音。

他表示,學理上,心雜音可分為「功能性心雜音」及「病理性心雜音」。前者是正常的,後者代表有潛在的先天性心臟病。

所謂「功能性心雜音」,又稱為「無害性心雜音」或「音樂性心雜音」,是指心臟的結構完全正常,但因心臟收縮時,血液在心臟或血管內流動所造成的雜音,如同水管內的水快速流動時會有聲音,但並不代表水管一定有破損。

所謂的「病理性心雜音」,是指心臟本身的結構出了問題,有潛在的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心臟內有缺陷,或是血管、心臟瓣膜狹窄及閉鎖不全,或是血管間有不正常的溝通,這些情形也會造成心雜音。

根據統計,將近百分之二十的正常兒童會有心雜音的出現,但在有心雜音的兒童中,約只有百分之五屬於心臟有問題,所以大部分的心雜音是屬於功能性雜音。

簡仁宗說,功能性心雜音在年齡三至五歲的兒童中最為常見,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或僅出現在兒童發燒或劇烈運動後的短暫期間,有時因姿態改變也會出現。

心雜音的心臟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及心臟超音波,如果孩童是功能性心雜音,家長應該可放心;但若是「病理性心雜音」,就是心臟本身結構出問題,一定要追蹤治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