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俄裔騷亂153人受傷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4月28日訊】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首府塔林連續第二晚爆發騷亂,不滿當局強行拆除一座前蘇聯紅軍銅像的俄裔示威者,和防暴警察發生激烈衝突,造成近百人受傷,近千人被捕。

俄羅斯總統普京4月28日就愛沙尼亞騷亂事件向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的總理默克爾表達了「最深切的關注」,默克爾則呼籲愛沙尼亞和俄羅斯採取溫和立場解決目前的危機。愛沙尼亞警方28日說,除1人在27日的騷亂中喪生外,因政府拆除蘇聯紅軍解放塔林紀念碑而引發的示威民眾與警方的衝突已導致153人受傷,其中包括29名警察,近千人被扣押,其中27人被捕。

拆除銅像在莫斯科以及俄羅斯其他一些城市也引發了抗議。一些俄羅斯市民身穿二戰時期軍隊制服前往愛沙尼亞駐俄使館抗議,還有一些人向使館投擲番茄等物品。據悉,愛沙尼亞使館已經暫停了在莫斯科的工作。

俄羅斯外交部28表示,27日上午在騷亂事件中死亡的是一名常住愛沙尼亞的俄羅斯公民。俄外交部譴責愛沙尼亞政府在這起事件中過多使用了武力,要求愛沙尼亞政府立即展開調查,將兇手繩之於法。在莫斯科,俄國議會呼籲與愛沙尼亞斷交;俄羅斯已召回駐塔林大使。

26日晚,在獲悉愛沙尼亞政府決定拆除蘇聯紅軍解放塔林紀念碑,並把蘇聯紅軍墓遷離到「合適的地方」後,上千名愛沙尼亞群眾聚集在紀念碑周圍以示抗議並與警方發生衝突。衝突隨後演變為騷亂,並導致一名俄羅斯族人死亡,另有50餘人受傷。

蘇軍解放塔林紀念碑建於1947年,是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場所,愛沙尼亞人則認為這是蘇聯統治的象徵。在愛沙尼亞130萬民眾中,有約四分之一是俄羅斯人,他們視蘇軍解放塔林紀念碑為聖地,政府的拆遷行動因此在民眾中引發了不滿。

愛沙尼亞在二戰期間支持納粹德國,1944年被蘇聯紅軍再次占領。不少愛沙尼亞人認為蘇聯紅軍是侵略軍和佔領軍,因此反對繼續保留紀念碑。

1918:愛沙尼亞從沙俄獨立﹔
1940:蘇德秘約瓜分波蘭和波羅的海時被蘇聯吞并﹔
1941-44: 被德國占領﹔
1944:蘇聯重占愛沙尼亞﹔
1991:蘇聯解體﹔愛沙尼亞再次贏得獨立﹔
1994:俄國駐軍完全撤離﹔
2004:愛沙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和歐盟﹔ @

相關新聞
【時事金掃描】中共兩防長被控 北京突降冰雹
中國廢食用油傾銷美國 議員呼籲加強監管
IMF總裁敦促美國削減赤字
美航母打擊群視頻披露紅海前線激戰場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