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鶯歌陶瓷博物館灰色美學 襯托展品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亮勻/專題報導 以陶瓷聞名的鶯歌鎮,在2000年秋天誕生了一座專為陶瓷量身打造的博物館。

在「鶯歌陶瓷博物館」中,建築師簡學義以毫不張揚的灰色美學為設計主調,讓建築物主體能恰如其分的做為展品的背景,讓主角陶瓷的紋理與色澤能以最不被打擾的方式呈現,然而其毫不誇飾的建築表現,贏得了人們口耳相傳台灣最美的博物館的美名。

為什麼陶博館的建築會這麼吸引人?建築體留出大量的空間,讓建築與自然對話,讓空間可以因人而產生不同的詮釋,使陶瓷能不被以無趣而呆板的人工方式呈現。

博物館展場除了是展現科技文明外,也不忽略讓參訪者時時體驗美的生活空間。

要進入陶博館,必須先經過一道空橋,橋的一端為水池與瀑布,另一端才是館場,走在橋上,彷彿是從城市中進入水中孤島一般,讓水瀑的聲音阻絕了室外的嘈雜,緩步行走中邊沉澱心靈,邊轉換迎接新事物的心情。

建築主體是由H型鋼玻璃帷幕組成的弓型體、鋼筋混凝土樑柱結構的方形體、鐵灰褐面磚的串形體組成。一進入挑高20米的大廳,能瞬間感受到博物館內前所未有的開放性空間,陽光從天井與側牆湧入,心靈也隨之伸展;順著Z字型坡道,能緩緩向每個樓層走去,也能從不同的高度看到戶外的景色。

在陶博館內外,大量使用簡樸的清水模做為所有壁面的設計;空間中隨處可見的階梯或坡道,都讓遊客能在不同的角落發現博物館不同的面向;再低頭細看,每一塊都是完整的大理石地板鋪面,是建築師堅持不讓細節破壞建築美感的要求。

身處在陶博館之中,就像進入了複式空間一般,隨時望出去的場景都會因天光而有不同的面向,有時人就身處在廊道與水景中央,有時又是站在高處看著建築物有層次感的空間變化,有時又像進入了透明的玻璃盒子、能將四周環境飽覽眼底,有趣極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