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爭取入WHO 陳水扁今開國際記者會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燕玲、范正祥、黃忠榮/台北報導〕陳水扁今天將親自主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 )國際記者會」,接受國際、台灣媒體提問,呼籲國際社會支持台灣加入WHO,正視台灣加入國際社會組織的議題。

陳水扁昨接見韓國國會保健福祉委員會委員長金泰弘議員時也表示,目前對台灣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參與WHO的問題,希望議員及韓國政府能夠給予關切並加以支持。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王建業昨也指出,美方對台灣這幾年要加入WHO的行動都是非常支持的,而且講得非常清楚,就是「支持台灣以觀察員的名義加入WHA」,美國副國務卿日前於眾議院聽證時也重申此立場。

綠營嗆藍營未譴責中共打壓

民進黨團幹事長王幸男昨天也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灣每次申請加入WHO,中國都以政治力將台灣拒於門外,反觀國內,國民黨曾為此譴責中國嗎?呼籲中共與國民黨不要再剝奪台灣人的權利。立委賴清德也表示,今年首度正式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WHO成為會員國,媒體應不分立場支持,國親也不應扯後腿。立委葉宜津則表示,希望台灣人民認清中國的嘴臉、譴責中共的阻撓。

國民黨團書記長徐少萍表示,對於中共打壓,國民黨當然要譴責,但民進黨明知連用中華民國名義,都很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還刻意用台灣名義申請成為WHO一員,不知是作秀還是沒有用心,希望朝野真心愛台灣,不要只會喊口號、搞鬥爭。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9日報導〕駐美代表吳釗燮今天表示,美國今年支持台灣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的態度並沒有改變。他並透露,台灣今年不會主動要求世衛成員就台灣的觀察員案投票,但若中國堅持,台灣也必須回應。

針對媒體報導,美國政府婉拒國安會副秘書長裘兆琳率領宣達團來美溝通,吳釗燮今天在雙橡園證實。他表示,前駐美代表李大維在4月12日告知美方,台北今年決定以台灣名義申請成為世衛會員時,美國就表示了不支持的態度。

記協爭採訪權 連署函送抵聯國新聞處

〔中央社日內瓦10日電〕據了解,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新聞處長荷塞,已收到台灣記者協會的連署函,她同情台灣記者無法取得世界衛生大會(WHA )的採訪證,但新聞處必須遵循聯合國規定。

自從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 )將WHA記者證核發工作,轉交給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後,台灣記者已連續四年無法取得採訪證,理由是聯合國不接受台灣護照。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與行政院新聞局,昨天已向聯合國及WHO提出抗議。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為展現台灣二千三百萬人要求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決心,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 IHA )串連九個民間社團,發起「台灣在WHO,我在乎」的健走活動,將於週六在台北市、高雄市兩地同步舉行,主辦單位呼籲民眾熱烈參與,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心聲。

WHO下週起將在瑞士日內瓦召開,因此,Taiwan IHA昨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呼籲全民走上街頭。前衛生署長李明亮表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期間,台灣彷彿國際孤兒,如今禽流感來勢洶洶,為了讓台灣不會成為世界的防疫缺口,加入WHO刻不容緩。

征服過沙漠、寒漠、雨林等惡劣環境的超級馬拉松好手林義傑,也特別為這場健走活動代言。林義傑表示,SARS爆發期間,他在國中任職,有一名班上學生的母親正是北市和平醫院的護理長,還因此殉職,讓他相當難過,也感受到台灣長期遭受不平等對待,因此義不容辭參與這場健走活動。

活動細節可上網:http://www.bewhotaiwan.com.tw/。活動專線:(○二 )八七五三六二○五。

英媒批 世衛歧視台灣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倫敦10日報導〕英國「經濟學人」10日在網路版之「亞洲觀點」中,刊載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專文,附台灣總統陳水扁照片,標題為「台灣被WHO不健康地排除在外」。

為防止中國政府打壓,經濟學人為保護寫稿記者而沒有刊出作者姓名,全文以亞洲組的名義刊出。文中根據2005年一份外洩的世衛與中國備忘錄,顯示出世衛對台灣令人驚駭的歧視。

文中說,倫敦衛生學院的Martin Mckee和Rifat Atun在「針刺」(the Lancet )雜誌的文章透露,該備忘錄要求任何世衛與台灣接觸至少五週前,應通知世衛日內瓦總部的中國代表團並獲同意,由中國決定應接觸哪些台灣人士,並應以其來自台灣之某城市為名,而非以台灣之名。也就是在目前WHO的架構下,中共在日內瓦的代表依然具有決定如何跟台灣接觸、與台灣哪位人士接觸的權利,嚴重地影響台灣的主權以及健康資訊的通知時效。這些除了羞辱,也具備有危險性。

文章指出,不必要的官僚或政治延誤有其危險存在,台灣認為任何危及其人民性命的風險都是無法接受,此立場絕對正確。因此,世人應該幫助台灣,而不是羞辱;而此舉也可從其令人矚目的公衛經驗獲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