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北天文館70年慶 徵求圓山天文台的回憶

人氣: 27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四日電)興建於1938年的台灣第一座天文台「台北公會堂天文台」,1963年遷移至「圓山天文台」,1997年再搬至基河路的「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至今已滿七十週年。天文館網站特別開闢部落格「記憶中的圓山天文台」,歡迎民眾張貼短文或相片,追憶記憶中的圓山天文台。

1938年,台灣新生報前身「台灣日日新報社」為紀念創立四十周年,將報社建在公會堂屋頂上的四吋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台,捐獻給「台北市役所」。台灣光復後,公會堂被巿政府接收,更名為中山堂,這也是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前身「中山堂天文台」。

天文館表示,由於中山堂附近夜間光害嚴重不適合觀測,加上人造衛星發射太空,人類文化躍入太空時代,台北市政府同意遷址,將天文台設於圓山風景區內,並於1960年開始興建,1963年正式竣工啟用。

不過,台北市人囗急速增加,原有的天文台規模過小,市府在士林區基河路號正式動工興建天文館,並於1997年自圓山天文台遷至現址「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今年七月也是天文館建館十週年紀念。

天文館表示,圓山天文台是許多五、六年級生,甚至更年長的民眾的年少回憶,當時畢業旅行、校外教學總會有天文館的行程,不過,2000年圓山天文台拆除,原址只留下一個日晷供民眾追憶「看星星的日子」。

為蒐集這些失落的記憶,天文館網站開闢了「記憶中的圓山天文台」部落格 (http://www.tam.gov.tw/),歡迎有共同經驗的民眾張貼上短文或舊照片,分享珍貴的回憶和心情,文章以三百字為限。若有「中山堂天文台」的記憶,對天文館或天文迷可說是「如獲至寶」。

天文館表示,民眾可以e-mail(tam001@tam.gov.tw)或信件,將短文或圖片寄至天文館第一組「記憶中的圓山天文台」徵文活動收,六月十日前投稿者,天文館將遴選出十篇佳作刊登於天文館期刊「台北星空」的館慶專輯,與台灣老、中、青三代見證台灣高等天文教育的發展,記錄台灣天文史。


圓山天文台 //「圓山天文台」曾是許多五、六年級生的年少回憶,1997年搬至基河路的「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現還留有一個日晷供民眾追憶看星星的日子。(圖:天文館提供)//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