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海事防衛投入經費十年內超越歐美

標籤:

【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十五日專電)亞洲國際海防展覽暨會議主辦者馬里奧特表示,亞太國家和地區未來十年內在海事防衛的採購金額估計達一千零八十億美元,將超越美國一千零五十億美元和歐洲的九百九十億美元,成為全球投入最多資金購買或建造艦艇來提高海防力量的地區。

此外,根據美國海事分析與諮詢公司(AMI)預測,亞太地區十六國和地區預計用這筆龐大金額採購八百四十一艘戰艦,包括潛水艇、反潛水面艦、巡邏艇、快艇和水陸兩棲艦,其中八百四十億美元將用來採購海底戰鬥的潛水艇和反潛戰艦。

馬里奧特透露,據他掌握,光在亞洲目前就有十八個潛艇建造項目同時進行,以供應八十三艘潛艦給九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南韓、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和台灣等。

此外,資料也顯示,中國建造潛艦的計畫最為龐大,這些建造的潛艦估計要耗資兩百九十億美元。

在中國擴大潛艦能力的同時,十四個國家正計畫以五百五十億美元採購一百五十一艘具反潛能力的海面艦艇,來反制區域日益增加的潛艇威脅。

AMI國際資深分析師林達赫指出,亞洲國家擴增艦隊,顯示海底戰爭已不是傳統強國的優勢。

對於亞太各國爭相採購潛艦,林達赫表示,潛艦其實只是整個地緣勢力均衡公式中的一個因素,光靠採購潛艦將不會改變區域的勢力均衡,其他因素如人口、自然資源和經濟實力也是重要因素。

但林達赫認為,亞洲各國的海軍實力確實是左右勢力均衡的重要因素,正因為這樣,一些較小的國家,如日本和南韓才會投資科技發展,以組建先進的海軍,而中國和印度也致力實現海軍現代化。

林達赫說,很多人愈來愈喜歡用「軍備競賽」來形容亞太地區海軍擴軍狀況,但他認為這不是很準確,不可否認本區域國家非常關注中國、印度、日本和南韓的海軍發展,它們之間也彼此相互監控,但對區域內其他國家來說,經濟穩定成長讓這些國家擺脫資源不足侷限,而有能力加強海軍實力。

林達赫表示,亞洲市場變化歸結多個因素,包括經濟迅速成長、區域內眾多戰略航道和海上貿易激增,加上本區域一些造船廠已能以先進技術建造超級船隻。

相關新聞
美參議院:不要和中國搞太空軍備賽
美參院反對太空軍備競賽
中共發飛彈擊毀自家衛星  美方:挑釁行為
心言:導彈打衛星與大國崛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