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南極海水無法吸收溫室氣體

【大紀元5月24日訊】(大紀元時報記者于止戈編譯)日前科學家指出,南極周邊的南大洋(Southern Ocean)內溶解的二氧化碳已經接近飽和,無法再進行吸收,其結果將致使更多的溫室氣體留滯在大氣中,繼續為我們的地球「保溫」。

研究人員奎瑞(Corinne Le Quere)認為人類活動是主要元兇,而且這次發現的現象十分驚人,因為其出現的時間比預期早了數十年。奎瑞表示原先她們認為要到2050年左右才會觀察到二氧化碳飽和的現象,但是1981至2004年的數據顯示南大洋的海水已經裝滿了二氧化碳。

南大洋是全球主要的碳儲存槽之一,也就是碳元素的「消散地」。無論是海洋或是森林,兩者均可吸收二氧化碳將其儲存於大氣之外,避免溫室氣體所造成的全球暖化現象。

這項新發現發表於近期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指出南大洋的溶解態二氧化碳可能早在上世紀八零年代就已經飽和了。奎瑞表示這次的發現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因為南大洋吸收了全球百分之十五的碳元素。

奎瑞表示近五十年來漸強的風勢是造成南大洋現狀的主因,南大洋溶解於較深處的二氧化碳因為風勢擾動,進入淺層水域與人為來源的二氧化碳混合。這些天然的溶解態二氧化碳因為風的擾動進入表層水後,南大洋吸收工廠、火力發電廠與汽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能力便隨之減弱。

奎瑞表示風力本身則是因為兩項獨立的因素而增強,其一是因為南大洋上空的臭氧減少已經大範圍的改變了地球大氣;其二,全球暖化在南北半球造成的效應並不平均,北半球升溫幅度大於南半球的現象也間接加速了南大洋的空氣流動。

英國南極調查局的雷普利(Chris Rapley)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工業革命後人類釋出了五千億噸的碳元素進入大氣,其中有四分之一為全球各大洋所吸收;南大洋吸收碳元素的能力是全球各大洋之最,而這項功能將隨全球暖化而降低,這也可能是引發關注的原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國龍以身作則 環保佈道家依舊堅持環保
扁:環保除弊興利並重 不能脫離經濟發展
英澳兩大企業斥資15億美元 打造低碳發電廠
福衛三號觀察南極臭氧變化 深獲國際肯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