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誘台商掛牌 與台切斷臍帶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根據在中國設點的台灣券商透露,目前中國政府正計畫鼓勵台商在中國掛牌,尤其將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列為優先對象,由於這項上市計畫,將要求中國的子公司財務、業務等與台灣母公司做切割,長遠下來將導致台商在中國落地生根,等於是和台灣切斷臍帶,嚴重衝擊台灣經濟,值得政府重視。

與母公司做切割 獲利留在中國

過去中國政府因其本地企業獲利不佳,擔心台商優異的業績表現,在掛牌後成為市場追逐的明牌,讓當地企業顏面盡失,並不積極吸引台資企業在中國上市。不過,這樣的情況正在改變,最近台灣證交所主管前往中國,與當地的台灣券商進行業務了解後,經轉述,發現中方在態度上已有轉變。

證交所主管表示,據了解,目前中國政府在鼓勵台商掛牌之際,也要求台商在中國的子公司,與母公司進行「切斷臍帶計畫」,亦即財務分割、人事分割等等,要將子公司的獲利全數留在中國,不能像目前可以匯往海外控股公司,再轉回台灣。

由於過去台灣上市櫃公司會利用三地貿易方式,由台灣母公司低價進料,高價銷往中國子公司製造,作帳讓子公司獲利偏低,藉此逃避中國課稅,並讓主要獲利留在台灣;現在中方也發現這樣的情況,決定加強稅制管理,減少台商作帳轉回台灣的機會。

此外,如果台商子公司在中國掛牌,必須釋出一定股份給當地投資人,也就是說,以前台灣母公司假設一年能認列一億元投資獲利,若釋出四成股權,未來台灣母公司每年只能認列六千萬元獲利,當然影響母公司獲利,每股盈餘縮水,股價跟著修正,市值減少,台灣整體股票市場失血,不利證券市場發展。

中國開方便門 台商恐落地生根

去年一年台灣上市櫃公司認列中國轉投資獲利達八百五十四億元,比2005年的五百八十四億元大幅成長四十六%,成長幅度提高,依賴度提升,也代表台商在中國投資漸漸進入收割期。中國選擇在這個時間推動台商在當地上市,顯然就是不讓這些獲利流回台灣,藉以切斷台商與台灣之間的臍帶關係。

最值得擔心的是,中小型台商籌資不易,回台融資匯往中國也受限制,如果中國對中小企業大開上市的方便之門,給予金融援助及資金融通,中小型台商便會漸漸在當地生根;甚至為了不想同時被兩岸政府課稅,有可能結束台灣的母公司,從此留在中國,屆時台灣經濟活力的根—中小企業,恐被中國連根拔起,有關單位應該想出對策,提早預防。

中港上市 未必比台灣好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中國股市熱到不行,平均本益比高達六十倍,而今年初掛牌的台商,本益比更高達百倍,對台商有致命吸引力;但是,在台灣掛牌真的有比較差嗎?

在台上市成本低 審查快

證交所主管表示,台商回台上市,目前擔心的問題是門檻太高,資本額要六億元,幾乎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對中小型企業而言,並不容易達到;另外也擔心未來匯回來的錢沒辦法再匯出去,造成資金調度困難,否則,台商是願意回台上市的。

比較台港中的新股上市條件,其實台灣的競爭力並不差,證交所主管表示,新公司選擇掛牌地,無非是考慮市場本益比、流動性(也就是週轉率 )、掛牌成本等,而台灣條件都比香港好,中國是因為近期股市大漲,本益比、週轉率跟著提高,否則過去條件也不比台灣好。

從上市成本及審查時間來比較,台灣上市的成本最低,只需一千萬元,遠低於大企業去香港掛牌要付出逾億元的成本。

另從審查到上市時間經過調整後,台灣也縮減至三個月,比中國的時間短,因此到中國、香港上市,並沒有想像中的好。

現在比較值得擔心的,是台灣對上市資本額的要求門檻太高,幾乎只低於日本主板,在全球是數一數二的高。據了解,上海證交所也曾好奇的問台灣證交所官員,為什麼訂這麼高的門檻,不是擋死自己的路嗎?

資本額門檻可討論降低

證交所主管表示,未來若要吸引台商中小企業回台掛牌,資本額門檻降低確實有討論空間,否則如果中國在他們股市大漲、本益比飆升時,大挖台商牆腳,台灣卻沒有積極回應,未來中小企業恐怕會加速流失。

錢進中國 累計金額破六千億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台灣對外投資,越來越向中國傾斜!根據上市櫃公司在證交所自行輸入的資料,截至今年首季為止,累計由台灣匯往中國的投資金額再創新高,正式突破六千億元大關!

出去的多回來的少

過去四年來,平均每年上市櫃公司都有一千億元資金流向中國,只有四十億元回流,金額少的可憐。根據資料統計,目前上市櫃公司匯往中國的資金已達六千三百七十五億元。

其實這些數字,還只是帳面上的,據了解,目前許多公司分別利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法,將資金匯往中國,帳面數字完全失真。一般來說,這些手法大致不脫「資金貸與」、「調整應收、應付帳款」、「提供背書保證」、「購買海外基金」等等,其中光是上市公司資金貸與的金額總計就近五百億元,而多數貸給中國子公司,這種變相投資中國的金額,檯面下恐怕不少。

「錢進中國」最積極的公司幾乎都是各產業的龍頭,累計金額最高的是南亞塑膠,金額達二百七十一億元,另像華碩、友達、台積電、光寶科、日月光等電子業龍頭都已進佔前十名,都逾百億元。

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匯回的金額,截至首季僅二百七十三億元,僅佔匯出金額的四%左右。而匯回金額最高的是上市輪胎公司—建大,幾乎佔全體匯回金額的九%;匯回金額較多的公司中,除了鴻海跟南亞資本額較大之外,其他都屬中小型企業,大企業投資中國資金幾乎是只進不出。

台商看法:切割大工程 麻煩事不少

〔財經新聞中心記者/綜合報導〕是否要分割中國子公司在當地上市,主攻中國當地內銷市場的上市櫃公司較有興趣、主攻外銷者興趣缺缺;但他們都認為,「切割上市」是大工程、且困難度高,麻煩事將不少。

生產線、市場區隔都有問題

國內某面板廠財務長說,配合宏觀調控政策,中國證監會過去幾年相當程度限制新股掛牌,但近一年來轉趨開放。他指出,台商多透過台灣接單、中國子公司生產,且在中國生產基地不只一處,台商利用中國這個大工廠,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與台灣連成一貫;要將子公司與台灣母公司間的財務、業務,進行切割、獨立,絕對是大工程,且困難度高。

他說,對有資金需求的台商而言,在中國掛牌,可說是多個籌資管道;但缺點是,切割後,生產線會比較沒有調配彈性,且市場區隔可能產生問題。加上原本獲利百分之百可以匯回台灣或轉到第三地,大股東投資收益可完全持有。但到中國掛牌上市,必須符合股權分散條件,且董事會也要求要有當地人進入,「麻煩事」鐵定不少。

某家在中國投資的連接器大廠高階主管也說,近來中國證監會最大的改變,是放寬法人股東買賣股票的限制,如此將會鼓勵國外的法人與創投前往投資,同時也會間接鼓勵有需要的廠商前往掛牌籌資。但他認為真正需要到中國股市掛牌的台商,應會是以內需市場為主的廠商,主要是看上掛牌的免費廣告效果,籌資之外還可打出知名度。對以外銷為主的廠商而言,就算要海外掛牌,首選還是資金匯出入較無限制的香港。

借殼上市是個較不麻煩的管道。某汽車零組件廠老闆就說,深圳A股上市公司資本額多不高,僅約新台幣十億元出頭,找家股價低的公司,花個幾億元就可借殼上市,可省掉不少麻煩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