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當活動 世界文化勝跡最大殺手

標籤:

【大紀元6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八日專電)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最近公佈二零零八年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觀察名單指出,毀壞全球各地文化勝跡的最大殺手其實是人類的活動。

總部設在紐約的這個基金會,每兩年公佈一次全球一百個受到嚴重威脅的景點和地區。非洲及中東的古文明發源地是受到戰火摧殘及人們掠奪最甚的地區,而氣候變化引發的洪水、冰雪風暴、海岸的侵蝕及風沙侵害,影響所及甚至包括現代化的都會區。

觀察名單顯示,由於政治衝突不斷,包括伊拉克、阿富汗、巴勒斯坦地區、巴爾幹半島的波西尼亞及非洲的獅子山國等的歷史古蹟受到的摧殘最嚴重。

觀光業的發展也影響到許多古蹟及傳統建築的保存。許多國家為了擴建觀光設施,不惜剷除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中南美洲的墨西哥與秘魯,甚至在亞洲的斯里蘭卡和印度都有同樣的問題。

美國許多老城鎮的建築,包括圖書館、學校及市政廳,反映其建國以來社會的發展,可是,這些建築物常常被視為老朽而拆除。

都會的發展威脅到歷史建築的情況,在中國的上海也相當嚴重,許多展現一九二零到一九四零年代風貌的建築都在都會重建中消失。

觀察報告指出,都會發展未考慮到文化勝跡的情況,不只發生在美國,在俄羅斯、愛爾蘭、蘇格蘭、敘利亞、智利和西班牙都有相同的問題。

科學家們已經證實人類活動是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過去兩年,全球各地遭到洪水及暴風摧殘地區不知凡幾。美國南部大城紐奧良在卡崔娜暴風襲擊之後的荒涼景象,令人觸目驚心,即使積極重建,已難恢復舊觀。

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自一九九五年開始每兩年公佈觀察名單,旨在提醒世人關注文化紀念物的存續,也達到相當效果。基金會指出,過去幾年出現在名單上的景點及地區,有百分之七十五獲得特別關注和維護。

基金會指出,人類活動仍繼續對全球各地的文化紀念物造成殘害。透過觀察名單的公佈,基金會希望能喚起當地的人們更加重視這些一旦被毀損就難復舊觀的文化勝跡,並能支持維護的工作。

相關新聞
基隆市.白米甕砲台(荷蘭城)
扁為嘉義縣三級古蹟奉天宮修復剪綵
陳水扁肯定吳園藝術中心  古蹟結合文化
扁首度搭高鐵蒞嘉為新港奉天宮剪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