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議員:回歸十年看未來更多不確定性

標籤:

【大紀元6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蕙如華盛頓十八日專電)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暨立法會議員陳智思今天在華府智庫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展望未來,回歸的過去十年製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十年前,香港自豪一國兩制終將導致整合,不過,過程中已有需要適應之處。

他指出,九七以來可說成功,香港仍然自由、繁榮,當時大家擔心的恐怖事情未發生,而北京政府也的確有經濟變革,香港深深參與變革;不過,雙方邊界人口移動也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像是邊境的工廠空氣污染、貧富差異增加等。

陳智思下午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談論香港回歸十年的挑戰與機會時,做以上表示。其他參與討論者,還有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及城市大學工商學院金融講座教授張仁良。

他們現正參加香港訪問團,向美方政府官員、國會、商界領袖、智庫等講述香港社會經濟發展,並回顧香港自回歸以來如何與國家融合又保持國際大都會競爭力,以及「一國兩制」下的挑戰和機遇。

被問及香港經驗對台灣有何影響,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表示,雖然台灣現在已不談「一國兩制」,而是「一國兩府」、「主權不及台灣論」,但是,香港經驗證明一國兩制是行得通的。

陳智思在講述香港的機會與挑戰時則表示,十年來,香港與中國雙方經貿與人口往來增加,許多香港人到中國工作;中國公司經由香港與全球資本接軌,香港股市去年在公開募股集資(IPO)也超越紐約。

不過,他也指出,中國經濟發展也為香港帶來負面影響,例如空氣污染、食品安全、勞動力競爭、貧富差距增加等。

他說,許多香港面臨的問題,美國也感熟悉,不同的是,香港沒有工會領袖或政治人物,對中國貨品進行關稅與匯率制裁。

陳智思也表示,邊境為香港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工作流動造成家庭分居、年輕人跨境至中國買便宜的酒與毒品、老年人雖想至中國退休,但當地醫療設施不及香港,學校系統也不如香港。

他說,十年前,沒人料到這些會是問題。香港自豪一國兩制終將導致整合,不過,過程中已有需要適應之處。

展望未來,他指出,過去十年的經驗製造更多不確定性,許多人擔心香港被邊緣化,認為政府應該找新規則,保護來自中國的競爭;不過,也有人認為,政治與經濟上都應與中國整合,互惠共榮。

商業上,他也認為香港也面臨進退維谷的困境,就是一方面想保持自主,但另一方面,也想像中國人一樣有管道進入中國廣大市場;不過,香港仍和其他外商公司一樣,進入中國市場仍存在限制。

儘管如此,陳智思認為雙方在交流上有整合的部分;九七至今可說成功,當初許多人擔心的恐怖事情未發生,香港依然繁榮、自由,北京也的確有改變,改變主要來自經濟變革,而香港深深參與這個變革。

相關新聞
香港七一爭取普選遊行 預料五萬人參加
香港策劃遊行以促北京聽市民心聲
彭定康:回歸十年 香港政治民主化反倒退
王友金:港人不接受共產黨才有兩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