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山大學發現10新種海蛞蝓 國際學界矚目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五日電)素有「海底寶石」美稱的海蛞蝓 (Sea Slug),全世界現有文獻紀錄約有兩千七百至三千種,中山大學亞太海洋研究中心調查台灣海域,紀錄約一百五十種海蛞蝓,其中有十種可能是世界上從未發現的新品種,引起國際學界矚目。

獲得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與頂尖研究中心計畫補助的中山大學,今天下午在「五年五百億計畫成果展」中公布這項卓越研究發現。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莫顯蕎主持的研究計畫,在台灣、澎湖、小琉球、綠島、及蘭嶼沿海觀察,紀錄到大約一百五十種海蛞蝓,其中約有一百二十種是台灣新紀錄種,這些新紀錄種中,又有十種可能是全球首度發現的新品種。

莫顯蕎接受訪問時表示,全世界現有文獻紀錄中,海蛞蝓約有兩千七百至三千種,但台灣發表的文獻或紀錄,有關海蛞蝓的品種紀錄相當少,而這次研究團隊紀錄到的海蛞蝓品種中,經過國際海蛞蝓專家鑑定,約有屬名Hypselodoris sp.等十種海蛞蝓,可能是首度發現的新品種,令研究團隊相當興奮。

他說,曾向澳洲軟體動物研究學會會長請教,得知澳洲海岸只有四至五種海蛞蝓,而台灣海域卻能發現高達一百五十種,這項發現受到國際重視;而這次紀錄到一百五十種海蛞蝓中,有六十一種是在澎湖外垵海域發現,也就是這片海域是海蛞蝓聚集的「熱點」。

至於外垵海域為何有大量海蛞蝓聚集?莫顯蕎認為,可能與海洋環境、海流等因素有關,而為何外垵海域有利海蛞蝓聚集,也值得學界深入研究;他呼籲,政府應儘速將外垵海域列為物種保育地區,成為台灣環境的新資產。

中山大學今天除了公布海蛞蝓研究成果之外,還宣布完成台灣黑潮圈海域浮游動物物種名錄,包括管水母九科三十屬七十一種、海樽動物三科十二屬十八種、軟體異足動物四科十一屬二十六種,以及仔稚魚一百三十八科兩百九十五屬六百二十二種。

中山大學表示,這項研究成果顯示台灣周邊海域浮游動物十分多樣化,也可作為台灣周邊黑潮圈海域漁場建立評估參考,對魚業經濟及國家數位典藏也有重大助益。


中山大學亞太海洋研究中心調查台灣海域,其中屬名Hypselodoris sp.的海蛞蝓,專家認為極可能是全球首度發現的新品種。(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