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工作是幸福的源泉

曹长青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6月29日讯】法国刚刚举行了国会改选,被称为保守派的右翼政党赢得了国会多数,再加上五月初法国总统大选时,也是右派获胜,因此法国出现了总统和国会都是右派掌控的新政局。

法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政治改变,很大程度在于,法国人民对左倾的经济等政策严重不满,这次是用选票做出回答。

法国的经济过去十多年来,一直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失业率徘徊在10%左右。和英美等国比较更可看出不同,美国的失业率现为4.5%,英国更低(2.7%)。而法国的失业率则是美国的一倍,英国三倍以上。

法国在福利社会主义思潮主导下,不仅没有像英美这样坚持充分的市场经济,却反其道而行之,几年前还把每周工时减至35小时,等于法国人每周工作不到四天半。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人们通常都要每周工作40小时。

法国的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它代表欧洲的一种趋势,那就是工时越来越少,但付薪假期却越来越长。尤其和美国比较,更可以看出大西洋两岸的不同: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的工时,比德国人多 22%,比荷兰、挪威人各多25%。即使是英国人,也比美国少10%。

欧洲人的退休年龄,男子是60.5岁,女性更低。平均每个法国人每年付薪假期是37天,德国人39天,意大利人42天,而美国只有16天。欧洲有人说:美国人是“活着为了工作”(live to work),而欧洲人是“工作为了生活”(work to live)。

为什么美国人和欧洲人在对待工作、假期等问题上有这样的不同?已有很多专家指出,这和美国人的信仰、文化传统有相当的关系。早在1831年,考察美国的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就在他的那本名著《美国的民主》中指出这一点。1904年,德国学者韦伯在其《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中,更详细地阐述了这种观察:正是美国人的基督信仰和伦理道德,使美国人更加勤奋、努力,包括自立、自强等,而正是这种精神力量在推动着美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

当代学者,例如哈佛教授、以两本名为《帝国》的专著正成为新星的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曾在《纽约时报》撰文“为什么美国超过欧洲(线索:上帝的因素)”,再次强调了韦伯的这种结论,认为这和绝大多数美国人有宗教信仰有直接的关系。弗格森引述统计说, 48%的欧洲人从没有去过教堂。一半以上的欧洲人说“上帝”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在美国,91%的人相信有上帝,82%的人说,上帝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6月20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美国企业研究所(AEI)访问学者、Syracuse大学教授亚瑟-布鲁克斯(Arthur Brooks)的专论“为工作而快乐”(Happy for the Work),指出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人多有宗教信仰,信奉新教伦理的“勤奋工作有利灵魂”。二是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导致人们必须勤奋,怕丢掉饭碗,因美国没有欧洲那么多的铁饭碗保护政策。

布鲁克斯在文中说,那么美国人是不是感到被工作捆住了手脚,不快乐?他说,恰恰相反,多数美国人满意自己的工作,有幸福感。根据2002年在全球35个国家做的“大众社会调查”(GSS),89%的美国人满意自己的工作;不满意的才11%。在没有大学文凭的美国普通工人中,十个人有九个满意自己的工作。在自视“工作阶级”(working class)中,满意者也占87%。同时有69%的美国人表示,即使到了退休年龄,有了足够的钱而不必工作,但他们还是愿意保持工作。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工作是人生幸福的最主要来源。”幸福的人每周工作的时间(包括家务)多于那些不幸福的人。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每天下班之后有更多时间消遣、放松的人,并不比那些下班后很忙的人们幸福。

对全球35国的调查显示,56%的美国人感到他们的人生“非常幸福”,而法国才是35%,德国更低,是31%。也就是说,多数美国人有幸福感,而在法国德国,有幸福感的才只有三分之一,虽然他们有那么多的假期,工作时间又比美国人少很多。

工作着的人是幸福的,不仅因为有收入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有成就感和尊严感,否则天上掉下来多少钞票也不会给人带来真正而持久的快乐。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章天亮:慈悲与惩罚
【人物真相】杨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牺牲品?
冯睎干:彭定康仗义执言
【名家专栏】摧毁共产主义从各州开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